地表最强狐狸精[快穿]_作者:混元三喜(301)

  可到了后来,林小酒发现这东西挺受欢迎,简直是老少咸宜,不止被蒋卫东拿到黑市去卖大受欢迎,河西村的人,去外地走个亲戚,也会厚着脸皮央求林小酒买一点带走,名声的确是打响了。

  林小酒琢磨着,自己这个世界的任务是“和周季霖离婚,看看过得是否幸福”,这种疑问句式的任务,她还是第一次接,总觉得说不定要用一生时间来验证幸福与否,如果要过一辈子,那就必须有些一技之长,靠着打猎,茹毛饮血过一生,恐怕就和“幸福”不搭边了。

  因而,她打算着,自己是不是能像那位“老干妈”一样,创立自己的品牌,不靠这个发家致富,只要吃喝不愁,那幸福指数就不会太低。

  现在深城正在开发,如果能抢占先机,过去开个工厂,是不是一条捷径呢?

  不过,目前为止,她自己还没去过深城,一缺资金,二没经验,还言之过早,现在能做的,还是把“麻辣兔条”的配方完善。

  林小酒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孩子王”,整个村子的小孩子,都愿意为半条兔条而折腰,漫山遍野地为林小酒采集各式各样的蘑菇和野菜,这个季节,蘑菇已经少了,冬笋却正当时,林小酒稍稍改了配料,发现在单纯的兔条里,再加上一些蘑菇或者笋干,密封在罐头里,撒上辣椒油,存放的时间更长,或许真的可以批量生产。

  她将每种食材的配比,制作工序,口味如何,都在小本本上记下来,而后又制作了一些样本,存放在家里。

  等蒋卫东从深城回来时,河西村下了第一场雪,孩子出了一趟远门,走了大半个月,似乎又长高了一些,如今已经比林小酒高了足足半头,是个真真正正的大小伙子了。

  而小伙子眼界也开阔了,林小酒把自己想开食品厂的想法告诉了蒋卫东,蒋卫东不但支持,甚至说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比如怎样选址,怎样办理各种手续、合格证,去哪里招工人比较划算,需要及时申请专利等等,就是启动资金比较难办,如果和人合伙开,也许钱爷会愿意帮忙,但如果那样,他就会变成大股东,想要自己去银行贷款,可以先观望一阵子,因为最近可能会出一些鼓励小型企业创业的政策。

  听蒋卫东讲得头头是道,林小酒是真的对他刮目相看,忍不住感慨,“真是长大了。”

  蒋卫东很高兴,他看着林小酒,眼睛亮晶晶的,“林姐,我是长大了,能保护你了。”

  林小酒一阵宽慰,有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骄傲,忍不住撸了一把他那猕猴桃一样的,绒绒的短发,这次蒋卫东没有气鼓鼓地别过脸,说“男人的头不能摸”,强调“我不是小孩子了”,反倒配合地伸过去脑袋,颇为享受,像只乖巧的大猫。

  转眼就到了春节,这个年代的“年味儿”很重,尤其是农村,迈进腊月门,村支书兼大队长李建设就已经张罗着叫人采购年货,各家也都积极地采购。

  因着林小酒的“发达”,这一年孝敬给林老汉的钱不少。林老汉又是好面子的人,诚心在过年的时候好好显摆一下,打定注意要全村人都看看,他闺女虽然离了婚,可日子还是过得比一般人好,早早就买好一大堆年货,堆在院子里,尤其是林小酒托蒋卫东从深城给老两口带回来的羽绒服,每天都要穿着出门溜达一圈。

  林老汉逢人就要显摆一遍,“哎呦,别瞧我这衣服看着薄,其实可暖和了,又轻,比家里做的棉袄舒服多了,这叫羽绒服,据说是鸭子的绒毛做的,你说,这得祸祸多少鸭子哦?”“可不是嘛,贵着哩!我和三丫她妈这一把年纪了,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还穿这么贵的衣服干什么,三丫这孩子,性子倔,怎么说都不听,非给买!”

  “你说多少钱呀?可能一两百吧。”现在的一两百,抵得上一个工厂高级工几个月的工资,可是实打实的奢侈品,更别提在地里刨食的乡下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看着对方露出又是惊讶又是羡慕嫉妒的神情,林老汉还要多加一句,“要我说,三丫这婚离得好,从前不声不响的,全是给那个姓周的耽误了,现在多好,那句怎么说来着,叫自由了,开放了。”

  等林老汉走了,村里人只能小声嘀咕一句:“不知道当初三丫离婚的时候,是谁说不准她再进家门的。”或者酸溜溜地说上一句:“瞧给他嘚瑟的,能挣钱怎么了,还不是闲在家里没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