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中醋意顿生,姬欢却无心顾及靳寒的情绪,愣愣看着浅夕,有些不可置信。
「你,你说的都是真的?」
「去乌伦都还有数十日的路程,就算帝姬此刻修书帝君应下联姻之事,也还有许多日子可以去证实小宛说的话。」浅夕面朝窗外,仿佛已经望见了遥远的东都:「大燕还有一些关于帝姬不好的传闻,只是不知帝姬敢不敢听。」
行到绝处,便只是一线生机,也足矣让人欣喜若狂。
姬欢当即倾身催促:「快说,快说!」
她巴不得大燕人将她说的越不堪,惠帝越不敢娶她才好。
「大燕盛传,柔然帝君有一位帝姬,名唤卿欢。容貌丑陋、性情恣意,放荡形骸,自绝于父兄姊妹…」
「住口!」
浅夕还未说完,靳寒已经暴怒。
姬欢脸色虽也不太好看,却已将浅夕的话信了七八分。「卿欢」这个名字,从始至终,自己都不曾提起过。这群仆役也都是她与靳寒心腹之人,绝不可能泄露。
如今,能被浅夕一语说中,必不是信口胡诌。
如果浅夕所言是真,那么,大燕皇帝就一定不会想要这样一个女子做自己妃子…至于太子妃,那更是没边儿的事。诚如浅夕所言,大燕国要的只是结盟而已,惠帝怎肯自降辈分,做父君的女婿?
何况她的名声早已被姐妹们败坏,可谓劣迹斑斑。若是父君肯在国书中谦虚一句:说自己的姊妹们都已嫁为人妇,将女儿送来大燕缔结姻亲,并没有一定要嫁于惠帝为妃的意思,一切都交由惠帝做主安排…想来惠帝收到后,一定喜闻乐见之极!
多日的危机,被浅夕三言两语瓦解。
虽然去了大燕,婚事还是会由人摆布,但是对于姬欢来说,只要不嫁入深宫,她就还有足够的自由,起码见靳寒就容易的多。又或者,王孙世子中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拖个三五年,各国局面又会发生变化,也未可知!
院外又传来嘈杂声,不用想也知道是帝君的使者来了。
「师哥,你去告诉他们,我答应了!今天我会修一份陈情表,让他们给父君带回去。」端坐在炕屏前,姬欢终于可以平静以对。
靳寒依言出去,姬欢拉过浅夕的手坐下:「来,再给我讲讲,讲讲大燕的事。」
…
时间过的很快,新年过去,便是上元节。
东都城里火树银花,今年大宫的上元夜,前所未有的热闹!
惠帝接受着百官朝拜,万民赞颂,太液池畔的焰火几乎映红了东都整个夜空。
四国联盟结成在即,连秦相都有些意外。
半月来,先是代凉发来国书,说以六皇子元为质,交换柔妃新过继的儿子慕容澈,回应结盟!同时,扶余国主也预备将自己年轻温婉的妹妹嫁来大燕,而惠帝则从往届秀女中,选出一位品貌端庄,簪缨世家出身的嫡女收作义妹,送去扶余缔约。
紧接着就是柔然,虽然国书姗姗来迟,但是柔然帝君也明确表示态度,开春之前就会送卿欢帝姬来大燕,联姻结盟!
第222章棋子
事情甚至比预想中进行的更顺利。
虽然卿欢帝姬在大燕名声并不十分好,但卿欢的生母是柔然帝君的亲表妹,卿欢身份之尊贵,可想而知!纵然传闻貌丑,但是明面上柔然帝君还是给足了大燕面子,也显示出了应有的诚意。
最让惠帝欣慰的是,柔然帝君甚至在国书中极谦逊的表示,因为辈分的关系,卿欢可以不必为妃,不拘王孙世子,请惠帝择一位合适的出来联姻便是。
这让惠帝很是松了一口气,他一早就对那些体型高大壮硕的柔然美女兴致缺缺。就好比色目胡姬,看看歌舞,酒筵之中亵玩调笑,都尚在容忍之列,但是若要纳其为妃搁在宫里,连惠帝自己都觉得有辱国体。
北夷女子在中原士子心中,从来都只能归为娼优一类。
是以,惠帝很快回复了柔然帝君,表示愿以静妃所出的清辉公主嫁去柔然,同时也慷慨允诺,待卿欢帝姬到了东都,凡王孙世子中适龄未娶者,帝姬可任择其一为婿。
佳宴之上,群臣高谈阔论,歌功颂德。
惠帝醉意微醺,御座之上虽只有皇后作陪,却仍然兴致高昂,十分飘然。
静妃因惊闻女儿远嫁在即,哭晕在梅若宫。柔妃则为了避风头,酒宴之初露了下脸之后,就禀明皇后,悄悄回寝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