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不说…」
另一边,灵谷寺小院儿里,琼花守着一张字条,也早已急得快疯了。
她醒来时帝姬就不见了,也不知为什么外头的守侍并不曾发现异常,紧接着帝姬就又忽然出现了。瞧着浅夕泪眼红肿,情绪悲戚愤怒,琼花强忍了好奇,才没有苦苦追问。
丹姬却不是琼花这般未经人事的少女,浅夕被慕容琰掳走,又被安然送回,两人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自然是男女情愫。
虽然吃惊于浅夕居然和大燕的嫡皇叔裕王有纠葛,但是丹姬还是选择了装傻,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替浅夕隐瞒,并没有向靳寒传信禀报。
…
十八日之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到浅夕诵经日满之时,惠帝也果然结盟功成,如期而归。
东都沸腾,百官朝贺,万民跪迎。皇城内外,时时处处都有人对惠帝的丰功伟绩盛赞颂扬。
不过宫里迟迟没有传出要接浅夕回宫的消息,只是守在灵谷寺的侍卫不再限制浅夕进出。
浅夕心知穆太后必然已与惠帝谈妥,想来她出宫居住驿馆一事,已没什么问题。横竖心境不佳,浅夕索性在灵谷寺修身养性,深居不出。
穆太后听闻后,也十分满意。只当浅夕诵经多日,已然领会了她的小惩大诫之意,开始收敛言行。为此,穆太后还特意嘉奖了出主意的柔妃,惠帝也挑了赏赐,送去华宫,以慰柔妃协理六宫之功。
晚间,看着愈发美艳娇的柔妃,惠帝回宫后的头一夜,居然是宿在华宫里。
圣恩隆宠,阖宫妒羡,柔妃却兴致缺缺,心不从心,甚至觉得有些恶心!
床榻之上,惠帝瞧着柔妃惨白如纸脸色,虽然有些扫兴,却也给了几分容忍。柔妃只说自己是劳累所致,又立刻传了冰月、沁儿来,惠帝这才尽兴。
第267章母妃
接下来一连几日,惠帝都去了温婉如水的庄妃那里,蜜意柔情,软腰玉臂,好一番小别胜新婚。至于皇后与静妃,则大大方方的被惠帝扔在一旁。
身为新宠的庄娥又哪里知道,在惠帝那里,旧爱新欢都不过是一场露水恩情,过眼烟云罢了。
静妃已彻底被穆太后劝醒,不仅没有半分怨艾,还命贴身宫女送了一身自己亲手做的寝衣、鞋袜过去,为自己体衰色驰,不能侍奉君王请罪!
贴身的内裳,针脚细细密密,绣工上乘,便是惠帝见了也生出几分感动,赏下东珠一斛、参茸燕窝若干,送到梅若宫,给静妃补身养颜。
相较之下,赵皇后的顽固不化和帝后关系交恶,就愈发明显了。
惠帝如今踌躇满志,早已飘飘然,而富陵赵氏一族的势力又因为开矿、冶炼、铸造权的丢失大打折扣,是以,惠帝现在对这位古板无趣又无德的赵皇后,已经是全然视若无睹了。
宫中形势,大大趋利于柔妃,可是柔妃的身子却日渐倦怠起来。严若儒劝她,惠帝生性多疑,乘着身子疲累就该好生休养些日子,收敛锋芒,令惠帝少生戒心。柔妃深以为然,遂告病调养。宫中庶务多半都交到庄妃、徐嫔手中,倒让惠帝对她更添信任。
看似一团和气的大宫,实则平衡已失。穆太后不知柔妃变故,还在思忖着如何弥合帝后裂痕,浅夕却在等待着一场即将开演的好戏,如何为自己为用。
现在守卫的监视已然不再森严,福来客栈那十二仆役,浅夕已经命琼花分四拨放出去,接连送些不着边际的信。
琼花只当浅夕是在验人,实则这些信确乎有实用。
当年白濯因武与江湖人接触颇多,如韦天枫,便是其中之一。
另外,白夫人病体沉重时,白濯又恰逢远征,家中一双幼儿稚女,战场上刀剑无眼,自然就生出托孤之意,以防两个孩子不测。
浅夕现在送出去的鱼雁九阵图,便是白濯当年留下的。
每位托孤之人可分四次收到的密信,将其中特定三封合而为一,才是完整的信函。如今父亲已死,又时隔多年,浅夕不知道哪一处可以收到回音,便索性一次将人放出去,以免误事。
她身边只一个琼花,实在远远不够。
每日等待回信儿,难免心浮气躁,好在鸿胪寺那边来了准信儿,驿馆的修缮已经开始了。顶多月余,便可迁入。
惠帝并没有为此特意召见浅夕。
因为四国会盟时,惠帝相较之下,觉得扶余国君的护妹之情都比郁图帝君爱女之心要深厚许多,再加上从前传言,惠帝越发笃定,卿欢根本就是柔然最不受宠的帝姬,只是郁图帝君的一着「弃子」。这样的女人,又能有什么威胁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