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穆太后就红了眼眶,惠帝心中一软,想起了太子今早呈上的礼物小楷工笔抄写的礼记「孝篇」十则。薄薄的卷册虽不甚厚,却表示了太子认错的态度。不管是这样理性的方式,还是太子的从容自若的举止,都让惠帝在觉得亲近暖意之余,更多了三分骄傲。
「太后责的是,」惠帝难得欠身点头,歉意道:「这次是朕太操切,罚重了!」
穆太后欣慰:「皇上既这样说,哀家就不嗦了,只劝皇上能再去瞧一眼太子,免得孩子一边顾着学业,一边还挂心伤怀,若是郁结成疾,可怎生好?」
闻言,惠帝满口应承。
穆太后目的达成心满意足,一边亲自布菜给惠帝,一边指着膳桌轻松笑道:「这些都是得了卿欢帝姬的启发。为了给俭儿炮制药膳,帝姬还特意让金使者去柔然寻雪丝猴头和冰泉鲩鱼,听说不日就能送来大燕了。」
「哦?」惠帝若有所思。
穆太后只作未见,兀自道:「说起来,帝姬到大燕也四五个月了,和亲之事不好再耽搁,皇上可有人选了?」
默然沉思片刻,惠帝点头:「这位帝姬不寻常,柔然更不可小觑。总要是皇亲嫡脉才配得上,不过岳山王世子已然为质子,总不好让他家再娶一位帝姬回去!想来想去,朕还是举得芫嘉姑母家的阿璋最合适。」
惠帝口中所言的芫嘉姑母,乃是嫡七公主。性情端雅柔顺,所生的儿子沈赫璋少年成才、芝兰玉树,十四岁便赐了爵,在东都城里,是多少人家踏破门坎都想求到的乘龙快婿。惠帝肯考虑到他,可见对浅夕是极看重的。
眼神微闪,穆太后仿佛不经意道:「璋儿确实是顶好的人选,年纪虽小了点儿,但也还说得过去。论起来,皇族子弟中,能越过璋儿去,又还未曾娶亲的,除了裕王,再没旁人了!」
「裕皇叔?这怎么行!」惠帝立时皱眉:「一个和亲来的异国帝姬,难道还要让朕叫一声皇婶不成?」
「皇上也说是和亲了,哪里能真当他柔然帝君嫁女?何况咱们的清晖不是已经嫁过去了么!」穆太后不以为然:「再说,裕王便是娶亲,也没有让皇上叫皇婶的成例,至多不过一句裕王妃顶了天…先帝走时,多番叮嘱哀家,务必安排好阿琰的亲事,哀家瞧着那帝姬是个聪明顶事儿的,身份也合适…」
「太后不必再说了,朕不准!」惠帝皱眉愠怒:「太后要给皇叔安排亲事,大燕有多少端丽贤淑的女子,何必一定要选柔然来的帝姬!」
一点都不意外,穆太后看着言辞激烈的惠帝,挽唇笑道:「皇上不允,哀家自然不会擅作主张!只是皇上这样急做什么?哀家瞧着皇上难得对一个女子这般看重,倒不如把卿欢留在宫中为妃好了,横竖哀家也喜欢的紧。留在宫中,哀家也不用总挂念着。」
惠帝下意识一怔。
穆太后思绪跳跃,一波三折,一会儿工夫就三问姻亲,总后还归结到惠帝身上。
惠帝不禁想起广阳宫里那个肆然骄傲、神采飞扬的身影,嬉笑怒骂间,不止柔妃,大宫里的群芳都要在她面前黯然失色。但是这样不同凡响的女子,却总让惠帝有种说不出的压迫感,教他不欲亲近。
穆太后顾自道:「如今皇后也不顶事儿了,柔妃又有孕,果真诞下皇嗣来,也是两三年不得空把心思放在后宫庶务上。皇上身边总该有个得力的能协理六宫,以免后顾之忧。」
仿佛是经过了慎重的思索,又好像是在思绪游离,惠帝絮絮几遍:「朕在国书中说过,许其不为妃,怎可食言…」
轻描淡写、反反复复一句,然后没了下文。
穆太后与惠帝如有默契一般,都没有再提起沈赫璋。
一时晚膳用毕,惠帝去了董惟元处探太子,穆太后独自步去庭中。
晚风习习,夏夜的星光似眼眸,闪烁着人深藏心底的秘密。
穆太后仰望星河,说不清是迷惑,还是了然。她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惠帝并不排斥卿欢,也不甚在乎所谓的辈分问题。
难道说,真的要被皇后一语成谶,最终,还是要这个丫头来力压众妃、平衡后宫?卿欢会肯么?
还有慕容琰,看似入宫是请安闲聊,实则句句话都在留意卿欢。
第372章表里如一
芳清看出穆太后心事,一旁轻轻摇扇道:「皇上犹豫,尚算清理之中,裕王何以也注意到帝姬?」
「哀家也不知道」穆太后无声叹气:「阿琰没说破,哀家怎好贸然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