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琰心中不忍:「皇嫂的身子会好的,夕儿也不会怨恨皇嫂。」
「哀家知道,你也不用这么急着袒护你媳妇。」话里透着促狭,穆太后空洞的眼中浮起慈光:「你能娶妃生子,哀家就算没辜负先帝所托!你先去吧,快些想法子把她接回来,董阁老的事,哀家来办。」
看着明明还很年轻,却枯瘦如垂暮老人一般的穆太后,慕容琰心中一阵酸楚:「皇嫂放心,待皇上八岁亲政之时,臣就会交出兵权,离开东都。」
闻言,穆太后不禁失笑:「哀家能有什么不放心,这大燕国,若是连你也信不得,还有谁可以托付?哀家说句不当的话,便是没有瞻儿,有你在,大燕也会安稳无虞!」
慕容琰低声言谢:「让皇嫂费心了…」
「一家人说这些做什么,」穆太后淡然而豁达:「董阁老一把年纪,也是越老越顽固,跟着哀家早点去伺候先帝没什么不好。就算是先帝在,也会赞同哀家的做法!」
…
盛夏到了极处,便显出颓势来。
仙儿公主的婚事已经定下,九月就嫁去岱北,宫里宫外忙得人仰马翻。
这日,董惟元陪伴太皇太后去太庙给先帝上香,恰逢细雨湿滑,下车时不慎从马车上跌下,又挨了马儿一脚窝心踹,末了就躺在病榻上再没起来。
太皇太后颁下懿旨,将董惟元赐葬在帝陵东侧,陪伴先帝。
红白两事凑在一处,虽说死者为大,但不拘后宫还是前朝,谁也不想在公主大婚远嫁期间惹人晦气,是以,一应举哀吊唁,都显得十分低调。
董氏族人来京办完丧事,又匆匆离去。董惟元的死也就这么尘归尘、土归土,轻描淡写,成了史册上短短的一句结语。
接着,公主慕容仙儿远嫁离京的喜事就铺天盖地而来。
宫中张灯结彩,裴颐华尽心周全,给足了程家脸面和风光。不明真相的大燕百姓还真当是圣意怜恤施恩,只有程氏一族自已心里咂摸出些不寻常的意味来,着人宫里宫外的打点,终是打听出些风言碎语,知道柔妃与一个青年俊美的小太医搅在一处,多半是有了什么不光彩的事。
忐忑不安,程氏长辈忧心忡忡,生怕柔妃就此连累一族人。是以,回到岱北不久,柔妃就稀里胡涂「病逝」了。
仙儿身子本就先天不足,不是永寿之人,下嫁之后不几年,也跟着去了。
所谓:人生如棋,一子错,满盘皆嗦。指得便是柔妃之类。
暂且撇开这些后话不提,千里之外的宁京,浅夕住在梅山行宫里,已经迎来了第二次生产。
第570章世子熵
有了前一次的经验,这回浅夕早早做足了准备。元玠为了浅夕顺意,几乎事事依从。
刚刚进入九月,从阵痛到生产不过半天时间,傍晚十分,浅夕诞下了一个小男孩儿。
初生的婴孩儿,皮肤还是微红,就已经可见细而英气的眉和秀挺的鼻梁,瞧着那副清隽贵气的模样,还不知来日长大了,该是怎样丰神俊朗、妖孽不凡的人物!
元玠心里莫名不快了——完全不同于当初看到宝儿时的感觉,孩子肖似慕容琰的样子,深深刺痛了元玠的眼睛。
妒火迅速占据了元玠的心,爬满每一个角落,教他甚至没有坚持到第二天,当晚就离开梅山,回宫去了。
莫荃自是瞧出元玠心思,也深知浅夕是怎样刚烈聪慧的女子。
有心拆散,莫荃一路上便对孩子的存在,表示出极大的忧虑,颇有要斩草除根的意思。
元玠只是沉默不语,心内早已摇摆不定。
第一天,第二天…元玠仍然没有理出头绪,去见浅夕。
莫荃心中暗喜。
其实,他根本没想过要置那个孩子于死地——那可是裕王慕容琰嫡长子!若是孩子死在代凉,不管是意外还是故意,慕容琰都会对代凉恨之入骨!!
代凉已经今非昔比,与大燕交恶到那等程度,对代凉来说极有可能是灭顶之灾!莫荃又怎会做这等蠢事?他不过是力求挑起元玠对孩子的敌视,令浅夕与元玠的关系一步步恶化,让立后之事彻底变为不可能罢了。至于最终怎样把浅夕母子交还给大燕,他再缓缓斡旋就是。
与此同时,梅山行宫幽凉的大殿里,浅夕抱着刚出生的孩子,眼中歉疚。
孩子生得出奇的好,四肢健康有力,修眉大眼,一头乌发。只是额心发际线的地方,有一道微红的火纹隐入发顶,若不细看,倒也不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