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十万了解下?_作者:醉色微醺(416)

2018-11-21 醉色微醺

  春生堂这种生意人,要想在天澜城有所倚靠,必定要跟官府人员走到一起,否则根本做不到现在的地步。

  生意之人和官场中人注定会走到一起,这不是晏飞荷的偏见,而是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必定要走的路。

  商人需要官府提供便利,官府需要商人来支撑地方财政,并且不能过多影响到百姓的基本民生。

  官商关系发展坏了,那就是典型的官商勾结:官员把商人当猪养,养肥了吃肉;商人把官员当狗养,养熟了看家护院。

  百姓最恨的就是这种情况。

  可官商关系还有一种良性的关系,比如说晏飞荷在永宁城的情况。官府支持这种新兴事物,晏飞荷则用自己发展的经验来反馈给官府管理方法,共同促进永宁城的发展。

  这种情况百姓则是喜闻乐见。

  春生堂的情况晏飞荷不确定属于哪一种。毕竟晏才温在世打理春生堂时,那个时候的晏飞荷根本不关心这些东西,完全没有什么印象。至于现在,她更不知晓。

  不过只要同官员搭边的事情,晏飞荷相信文中正那里应该会有所耳闻。在他们那个层次的圈子之中,这些事情实在是算不上什么隐秘。

  “当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改天我就去找文公子帮忙。”晏飞荷感激道。

  “不用改天,等明天我见到文主事时帮你提一下就行了。”杜明聿一口揽下了这件事情,“我现在几乎整天跟他呆在一起,他一定会帮忙的。”

  想着今天文中正和杜明聿熟悉的样子,晏飞荷知道他所言不虚,笑着答应了他的好意。

  第二天到达书信局之时,曹玉成正在跟下属交待事情。

  看着一身书生气的曹玉成站起前端对着众人指挥方遒,晏飞荷觉得相当有趣。

  若说起书信局的本质,也算是经商的一种形式。像曹玉成这种书生,竟然能放下傲骨,从事这种事情,让人刮目相看。

  当然现在书信局已经成了气候,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背后又有工部这个靠山,不能用一般的商人来看待。

  曹玉成见晏飞荷到来,忙停下手边的事情。晏飞荷则示意他先忙正事儿,自己先去旁边等候。

  这种早会,通常都是对于一天工作的安排,现在耽搁直接会影响后续工作的效率,晏飞荷当然不会不识时务。

  曹玉成也清楚其中的先后,见晏飞荷并不在意,抱歉地笑笑,让人将她领到自己的书房中,先行把手头的事情安排妥当。

  书信局如今规模发展壮大,运营的规则也逐渐清晰,众人大都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因此曹玉成并没有多说废话,工作安排完毕后立刻各自奔赴自己的岗位。

  忙完这些,曹玉成回到书房,见到晏飞荷正拿着本书饶有兴趣地打量着书架上的藏书。

  “玉成,没想到你这里竟然放了这么多天工学堂的课本。”晏飞荷听到声音,扭头看到是曹玉成进来,惊讶地对他说道。

  上次她来到这里没仔细看,今天百无聊赖之下竟然在书架上发现了天工学堂中有的数学、历史等教材,很是意外。

  曹玉成笑道:“小姐,这些教材都是我家公子从天工学堂带回来的。书信局的记账方式都是用天工学堂的那种数字方式,我不跟着学习一下,怕是连账目都看不懂。”

  “哦?小楚,哦不,楚公子用这种方法记账,岂不是得教会许多人使用数字?”晏飞荷说顺了口,小楚的称呼下意识地说了出来。

  饶是晏飞荷连忙改口,曹玉成还是听到了她对楚冷晗的称呼,不由更是庆幸自己对于晏飞荷的态度没有丝毫不敬的地方。

  “晏小姐,书信局招来的人,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进行岗位培训,对这些数字进行学习。还好,这些数字都像是符号一般,就算不认识字也不影响他们认知,简单的加减很快就能学会。有了这个技能,他们在外面做事速度会快上许多。”曹玉成赞道。

  这个小楚,竟然把天工学堂岗前培训的那套东西直接拿来使用。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倒是没有浪费在永宁城学到的东西,晏飞荷心中为楚冷晗感到高兴:“楚公子想的倒是周到,自己用了不说,还顺便为天工学堂做了一番广告。”

  这次她注意到了自己的言辞。

  让书信局的人开始使用这些数字,是更进一步地对天工学堂的那些东西进行推广。等到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它,并发现这些数字的方便之后,他们便会自发地向身边的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