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这么平淡的准备过完53年的尾巴,在十月份的时候,自从年初斯大林去世之后,国内和苏联的关系有些不明朗,到下半年,抗美援朝双方停战协议的签订,使得这场耗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的正式宣告结束,两个抱团取暖的兄弟还是互相伸出了手,两边来往也渐渐主动起来。
十月的时候,国内和苏联联合举办了一场青少年的数学奥林匹克赛事。
由于这场赛事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所以大家也比较重视,李光久作为初中生,报名参加了初中组天津赛事,这场遍布全国的赛事,办得热火朝天,李光久后世见过许许多多这样类似的比赛,什么省里,什么县里的,都要来办几场赛事来点缀一下自己的生活,所以他根本就没怎么放在心上。
他这是犯了经验的错误,根本不知道其背后的意义所在。
他最近忙着学习洛伦兹变换,对于报这场比赛,也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之一,但内心并不报借此一举成名的期望。
他最近学得东西很杂,这是没办法的,因为图书馆关于这方面的学习资料很不全面,保管也不善的缘故,他在有限的条件内,只能有什么学什么,没办法更加系统的去学习,好在身边黄腊七能够帮着解答,否则他这个文科生的理科之路还要走得更加艰难。
十月底,他通过天津初中组第一名,进入首都参加数学奥林匹克决赛,在十五六岁的选手当中,年仅十岁的他是要多打眼有多打眼,而满脑子想着快点比完赛的他,只想着拿到奖品回家给周香,让她给他好好做一盘好菜庆祝,最近周香天天歇在饭店里头忙,闹得他是整天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都要自己给自己开伙了!开玩笑,他今年才十岁啊!
正满脑子想着这些家常里短的李光久并不知道自己此时此刻已经被记者写入国内最出名的报纸上。
在报纸内容上是这样描述——
这位年仅十岁的少年刚刚上初一,此时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赛事,在天津,他更是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升入决赛,而相比较其他明显比他大几岁的哥哥姐姐,这位十岁少年表现得要比他的年龄要来的沉稳许多,似乎对于这场比赛胸有成竹,并不显得紧张,记者在比赛结束过后采访的时候,才注意到,这一次陪他参加决赛的并不是他的家人,而是他的老师。
老师说,这位叫做李光久,年仅十岁的少年在学校的时候就与其他的孩子不同,平常一有空闲都是自己一个人做在角落里翻阅自己带来的书来看,平常也不见认真听讲,但总是考第一名。
遗憾的是,在记者采访的时候,这位少年去了图书馆借书,并不在现场……
☆、第七十五章
当李光久后头看到那位记者写得报道的时候, 别提多后悔了, 怎么就这么赶巧了呢, 他正好去图书馆,你记者就来了, 你来都来了, 你好歹也等一下啊, 结果没人你还写一大堆,还占据报纸这么一大块地方, 还引起群众的注意了, 早知道如此, 我就天天守在那儿了。
不过不管他多么后悔, 这事儿已经发生了,班上的孩子比较好开玩笑的, 还拿来报纸专门在班上朗读。
李光久……
他不愧是有着几十年的成人记忆, 硬是面不改色,宛若泰山压顶, 毫不动摇,引得同学佩服不已。
然而内心——卧槽,好尴尬!
不过他也不是没有机会,因为他获奖了, 不高不低, 正好第一名。
笑话,他跟初中这群小屁孩子争,要是还拿不到第一名, 那他真是要丢人现眼死了。
当李光久拿下决赛第一名的时候,不用他过去,人家自己找上门来了,人家记者问他,对于自己获奖有什么感想的时候。
在李光久的后世记忆里头,像什么高考状元啊,XX小神童啊,见得多了,新闻也报道多了,感觉没那么吃香,而且那些孩子的采访都很无聊,都是千篇一律的感谢祖国,感谢爸妈。多无聊!谁愿意看啊!想想后世震惊部标题!
什么震惊,某某地方又怎么怎么样,然后题目还只写一半,逼着你强迫症犯了点进去,最后发现狗屁都不是,把小编骂个底朝天,悻悻的关掉页面,但是下一次还是控制不住的点进去……
为了让记者不这么乏味报道XX学生获得竞赛第一名,获奖感言:感谢祖国感谢家人……等等,然后在报纸上占个小地方,都没人会乐意去看,也引起不了什么舆论,过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忘记这些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