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清沅/清沅_作者:崔罗什(9)

2018-11-19 崔罗什

  即便清沅风光嫁入国公府,也没让柳氏恢复精神。清沅嫁入国公府一年多,柳氏就在郁郁寡欢中走了。

  而此时的柳氏刚刚三十出头,仍有青春之色。清沅只觉得心中又暖又酸,她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神色这样平静又这样满足,眼中有神采的母亲了。

  父亲走后,清沅不是没有怨过母亲。她和大弟是不需要人照顾了,可小弟小妹还小,为何母亲不能振作,不能打起精神好好抚养两个还年幼的弟弟妹妹。清沅想过,如果是祖母,如果是顾皇后,甚至如果是她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形,她们一定做得比母亲柳氏更好。

  但当她嫁给了赵逊,做了诚国公夫人之后,她渐渐明白了母亲,那股埋怨在不知不觉中消解了。

  这会儿再见年轻的母亲,清沅心中止不住喜悦,脸上笑意盈盈。

  柳氏看了她一眼,被她脸上的神色逗笑了,说:“傻笑什么?心里不难过了?”

  “难过?”清沅一时没想起自己这时候在为什么事情难过。她现在开心得不得了。

  柳氏叹道:“果然还是小孩心性,一阵一阵的。等一会儿要去东顾那边,可别这么笑了。”

  她一提东顾,清沅瞬间想起来了。

  这年冬天时候,东顾那边的顾五小姐顾月姝没了。刚满十四岁的小姑娘,生得极是美貌,因染了伤寒,没能熬过冬天。

  娇养了十几年,眼看就要成人的女孩儿没了,顾家众人都是无比痛心。更紧要的是,东顾也好,西顾也好,都知道顾皇后早对顾月姝青眼有加,过完年就要定顾月姝为太子妃了。

  因为此事,顾皇后对太子妃的人选不得不又重新考察。

  作者有话要说:  微博上正在搞新文转发抽奖活动,还没有抽的GN可以去看看

  微博指路@崔罗什CLS

  第4章

  在去往东顾的马车上,柳氏又叮嘱了清沅几句,就闭目养神。清沅神色已经平静下来,靠在车上,开始回忆这时候的事情。

  逢年过节东西顾都有走动,几个年纪相仿的姐妹时常聚在一起玩。清沅也去东顾小住过几次。

  隔了十几年,顾五姑娘的样子在清沅的记忆中已经模糊了。她只记得顾月姝性子随和,态度端庄。东顾与太子年龄匹配的姑娘本来就不多,未出阁的姑娘只有三位。除了顾月姝,还有一位堂姐是个药罐子,还有一个堂妹容貌不如顾月姝。顾皇后自然选中了顾月姝。

  因为顾月姝早夭,顾皇后趁着宫中选公主伴读和女官选了一批姑娘入宫,当面考察。清沅当年就是这一批被顾皇后选入的姑娘。

  清沅那时候年少,对感情之事开窍晚。柳氏虽然对她暗示明示,“宫中还有几个未婚的皇子,皇后正在烦恼太子和皇子婚事”,但清沅并没往心里去,她总觉得做太子妃的事情离她远得很。然而一入宫,见到太子之后,她的心意就突然改变了……

  顾家是有故事的。有两个关于顾家女儿的故事,举世皆知。

  第一个故事是大齐刚刚一统天下时候。

  高祖皇帝称帝不久,求贤若渴,发了份求贤诏。求贤诏上说不论出身贵贱,均可自荐,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授予官职。有个姓顾的老书生,也给宫里送上了一篇治国文章。高祖读了之后大为触动,以为找到了不世出的奇才。于是立刻招这位顾老者入宫垂询政见。

  谁知,面圣之时老者却唯唯诺诺,推说不善言辞,只擅长文书,把高祖问的问题一一记下,回去之后又做了一篇策论呈上,亦是中肯明智。

  如此反复几次,高祖起了疑心。一日,也不带仪仗,微服去了书生家。一进后院,就听到朗朗书声,又听得有人指点文章,妙语连珠,切中时弊。但这声音却不是老者的声音,而是一个少女声音!

  原来老书生的文章并非自己所做,而是他的女儿代做。事情败露,老书生向高祖请罪。但高祖却并未责罚顾家。高祖既欣赏顾女的才华,又见她容貌端庄美丽,就将她带回宫中,封为妃子,十分宠爱。顾娘代笔遂成为一段美谈,顾家也从此发迹。

  第二个故事是大齐已历三朝时候。

  太子秋季打猎,在深山中偶遇在寺中养病的少女,对她一见钟情。太子回宫之后就相思成疾,几乎死去。半年之后,这位顾家小姐被迎入东宫,成为良娣。顾良娣美而慧,备受太子宠爱。七年之后,太子继位,年号承平。太子妃在这之前已经病故,顾良娣顺利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