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原因,那也不是他应该知道的。
张姨奶奶对于韦太夫人来说,那是顶顶重要的人了。
一定要看好了,不能让出一点儿的事情。
这样才能随时的要挟褚瑜。
所以,即使送到庄子上去。
也没去那偏远的地方。
就在京郊上,文昌侯府的一处小庄子上。
京郊地贵,文昌侯家早些年也曾煊赫一时。
庄子也是那时候治办的。
地势不是很好,土地也瘠薄。
因此上,种粮食是不大可能了,离着水源也远。
也就当个家禽场,养着些个山鸡野鹿,供着文昌侯府上四时肉和野味。
别人家里吃野味,都买那山上打来的。
肉质好,鲜嫩可口。
就是贵。
文昌侯家里也想赶这时兴,又没钱,自以为聪明地想了这么个招数。
从猎人手里买了这些个活着的东西,放自家庄子上养着。
鸡生蛋,蛋生鸡,大畜生小畜,倒也算得上是花一回银子,买了个子子孙孙。
别人家里笑话,文昌侯家里还不知道。
每次家里办个什么大小的宴会,做个穿篱菜,黄金鸡,都会特别地说,这可不是家鸡,用的是野鸡。
客人们只是“呵呵”的笑,并不说什么。
背地里,不知道笑话了文昌侯家多少去了。
文昌侯府上,连野味买起来都费劲。
这养禽兽的庄子上,又哪里会有许多的闲人?
恨不得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
张姨奶奶生活在这里,也亏得张姨奶奶想得开。
而褚瑜时不常的,便就要偷偷的接济一下。
更何况韦太夫人又防着张姨奶奶,派了心腹来看着。
张姨奶奶现在一把年纪,倒是不干地里活,但缝缝补补总是要做的。
其实韦太夫人倒也不说,要虐待张姨奶奶。
但她派去的人,在府上生活惯了,到这种地方,自是十分的不乐意。
再她是府上派来的,又是韦太夫人的亲信。
自觉得高人一头。
便就将本应该张姨奶奶享受的,吃的用的,全都自己拿过来用了。
还时不时的,就要威胁张姨奶奶一番。
让张姨奶奶将嘴巴放严,别乱说话。
韦太夫人听了何婆子带回来的话,先是一惊。
正文 70 出事
又有些不大相信,魏芳凝能知道。
可不知道的话,又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
张姨奶奶是可韦太夫人捏在手里的把柄,这要真的出什么事,她可就真没地儿哭去了。
韦太夫人越想越心惊。
直急了个团团转,也没想出个准主意。
又不敢去寻文昌侯说。
便就将褚燕卓喊了来,将何婆子带过来的话,说了一遍。
褚燕卓沉吟半响,说:
“不管芳凝那丫头知道多少,此时也是宁可信其有,不能疏忽大意了。”
更何况依着褚燕卓看,若是魏芳凝知道了的话,她说的那个倒也不失是个好办法。
只要张姨奶奶死了,韦太夫人又拿什么去要挟褚瑜?
到时候就是吵嚷着说,褚瑜是姨奶奶生的。
却也没人信不说,文昌侯家倒被人笑话了去。
韦太夫人听褚燕卓的,又让何婆子,往庄子上去,看看张姨奶奶,再叮嘱一下庄子上的人,小心提防些。
何婆子看看时间,这个时候出城,头关城门前,肯定赶不回来。
反倒不着急了。
她先回家里交待了声。
因着要在庄子上过夜,怕有虱子,又使唤着小丫头,带了两套铺盖。
她一套,跟着她去的小丫头一套。
两个人雇了辆驴车,出城。
文昌侯府的庄子偏远,驴车又慢,一路上倒是看了些个秋天景像。
待到了庄子上,正是做晚饭的时候。
因为来的是婆子,所以接待的是庄头娘子。
庄头娘子一见来的这时候,便就一面接迎着何婆子进屋,一面使唤自己的女儿媳妇,给何婆子并小丫头收拾房间出来住。
韦太夫人的那个亲信婆子,在庄上住了这么些年,倒也是隔三差五的,总要去城里侯府上,见一见韦太夫人。
带个什么新鲜的瓜果走动。
显得她的孝心,又可多在韦太夫人跟前露脸。
也省得被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