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天,乾武帝的毒果然解了。而那个自以为自己十分聪明的道士,却被领到了梁祖的跟前,梁祖没有否认,献毒药的正是这人。
等到冬天的时候,逸亲王与梁家造反的事,终于有了结果。
自然是乾武帝亲自下旨定的,梁祖一脉斩立决,梁耀辉因年岁已高,随着梁礼一脉发配边关为奴。女眷则是没入官奴。没有株连九族,也算是额外开恩。
与梁家有牵连的,也都处置了。一入了冬,整个京城里的达官贵人家里,也都清洗了一遍。柳阁老家里,也是这次处置了的。
由于柳家入罪早,没有卷入造反罪里,算是万幸。所以乾武帝下旨,革了柳家上下人等的功名,发回原籍,三代内不得入仕。
在所有的人家里,反倒是造反原凶逸亲王一家,发落得最轻。逸亲王府上所有封了郡王的庶子,爵位全部收回,和着逸亲王一起贬为庶民,打发着去看皇陵去了。
乾武帝倒是想着施璋,将柳如珍留下,嫁与施璋,然后一起送去皇陵。
倒是先前被打发到边关的逸亲王嫡长子,在边关上立了功,乾武帝下旨,封他为安逸郡王,承了逸亲王的嗣,也算是对安太妃有个交待。
当然,逸亲王府是不能住了,乾武帝将他一个庶弟的郡王府,拔给新上任的安逸郡王。
而对于这一系列的变故,梁太后都没多大感触。她既没给梁家求情,也没给逸亲王求情。倒是打发了人出宫,去请了几次琏亲王,但琏亲王如何会见她?
琏亲王一门心思,想要见安太妃。当然,逸亲王头出京前,也同样一门心思想要见安太妃。
安太妃自那日见过乾武帝后,便就让人守着她的宫门,说是为景元帝欺负,在自己宫里安置了个佛堂,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边关上老北域王一入冬便就死了,北域各方忙着抢王位,不用打,便就自动撤兵。
等一切平静之后,梁太后虽然还能使唤动人,但身边的人全部换了,她也不过是个被乾武帝高高供起来的老废物,再兴不起什么浪花儿来了。
承平伯等人,也终于被放了回去。魏芳凝以太子妃的身份下了口喻,不过是训斥承平伯等人,不要仗着太子妃的势胡做非为之类的。
可怜承平伯一把岁数,回到伯府上,一口气没喘上来,又要跪地上接太子妃的口喻,端着笑脸让孙女儿骂。这还不算完,魏芳凝又拿出规矩来,什么几品几个妾位,将承平伯的女人全都给散了。
只将生过孩子的留下,任着承平伯心里滴血。可怜的承平伯差点儿背过气去,但也没敢再多说话。
等京城一切平静之后,乾武帝身子感觉养得差不多,一时倒也没显出多么的没精力来。
然后乾武帝果然将目光放到了东宫里,再要给太子选美人出来。
太子也不与乾武帝硬拼,送了就留下安排,金娇园里的三位梁美人被送走,将周昭几个放了出来。
魏芳凝的肚子越发的大了,但仍是去承平伯府上,看了一回沈太夫人。
太子不放心,亲自陪着去了一趟。沈太夫人倒也没什么事,但精神多少有些不大好。
她那样大的岁数,如何看不出现在的形式来,劝魏芳凝说:
“现在皇上大权再握,再不会听谁的了。我也老了,你以后在宫里,可千万小心,我想我这回,可真是救不了你了。”
魏芳凝连忙安慰说:“祖母放心,殿下对孙女儿很好。”
但乾武帝赐太子美人的事,谁又不知道?沈太夫人也好,褚瑜也罢,其实心里也颇为堵心的慌。
魏芳凝瞅着太子,脸不由得就红了。
太子这些日子,倒是轮流着去那几个美人的宫里,但去之前,总是要与魏芳凝亲热一翻。
正文 486 谁好
对于这个,魏芳凝实在是想不明白,结果太子笑得十分得意,说:“去之前将存粮交了,省得凝妹疑我。”
虽然嘴上不说,但魏芳凝的心里,就跟喝了蜜一般。
太子不贪权,一切平定之后,便就将手中的事全数交了出去。
虽然乾武帝嘴上挽留了下,又是拿出考道来,骂他不肯替父分忧,但太子一在坚持下,当将所有的事交接出去后,乾武帝那放松的笑容,还是泄露了乾武帝的真实心情。
当初被逸亲王弄走的别一个孩子,也被太子寻着,取名元忠,与元盛一起,被乾武帝一并交由太子照顾。也算是乾武帝变相的一种表示对太子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