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苏家人过来捣乱,苏海棠省心地种瓜学习,偶尔也能听说些那边的消息。
苏建民家的磨坊,直到苏海棠的第一批甜瓜即将成熟,秋风都快凉了的时候,才开了起来。
因为变卖古董长命锁的计划落空,而刘兰翠只进不出的铁公鸡个性压根舍不得出血拿本钱出来,开磨坊的计划不得不一再推延。
听说刘兰翠曾经回娘家去借钱,却空手而回,气得在家连骂了三天娘。
就连从不曾动过一指头的宝贝儿子苏海军都挨了顿揍,而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每回考试在班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苏海燕也被骂好几次。
苏海棠听说这些,意外地发现心里并未有太多波动。
就好像那些人已经离她的生活很遥远,远得像是两个世界的人。
不过当她听说,苏家的磨坊是苏海燕撺掇刘兰翠卖地得的钱开起来的,还是有些吃惊。
苏海棠有些无法理解那一家人的想法。
正文 第36章 天价
苏海棠总觉得,依照苏海燕的舌灿莲花,想说动贪财的刘兰翠开磨坊不是难事。
而刘兰翠回娘家借钱,也或许并非纯粹打着空手套白狼的主意。
她怀疑他们已经把分家得来的奶给的那份钱挥霍干净,拿不出本钱来,这才想出卖地这么个馊主意。
可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土地是根本。不到逼不得已,很少见人卖地的,哪怕租给别人种呢。
就算要做小买卖,可地也是好东西啊,以后遇上拆迁的话,价钱绝对不是区区一个小磨坊能比拟的,苏海燕怎么会不懂?
别说,苏海燕或许真的不懂。
上辈子她把弟弟妹妹宠得不知人间疾苦,成天就喜欢吃喝玩乐追星玩游戏;从来不愁钱的人,当然不关心怎么挣钱。
凡事有利有弊,老天还是公平的。瞧,苏海燕的缺陷这么快就出现了。
苏海棠想清楚这一点,心底的死结更加松动,把苏海燕一家四个全丢到一边,满心欢喜地迎接头一次丰收。
头一茬成熟的甜瓜数量不算太多,也就十来个。
苏海棠给奶留了一个,给大伯二伯家各送了俩,也没忘记村长家,就连赤脚医生苏永贵家都送去一个,然后挎着仅剩的五个甜瓜赶集去了。
刚好赶上星期天,老师们放假,她就先不送老师了,等下一波的吧。反正瓜熟得也快,明天就得了。
苏家村是个大村,足有两百多户,可因为在山窝窝里头,交通不算太方便,因而没能获得设置集市的资格。
好在集市也不远,就在隔壁白马村,走路的话,有一刻钟的工夫也就到了。
刚好到了农闲时节,赶集的人不少。
苏海棠把小篓往集头一搁,拨开盖着甜瓜的青草,毫不怯场地扬起声音喊:“甜瓜咯,又甜又脆的甜瓜,不甜不要钱哦!”
清甜的嗓音悠扬悦耳,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待看清篓子里黄澄澄看着就诱人的甜瓜,鼻子里仿佛就能闻见那股香甜,便有人站住脚问:“甜瓜怎么卖?”
苏海棠眉眼弯弯,比出一个巴掌:“我家的甜瓜个头均匀,绝对是难得一见的好瓜,一口价,五毛一个!”
“这么贵!丫头,难不成你这瓜是金子做的?”问价的顾客皱眉,见她眉清目秀的不招人厌,便也不生气。
“一分钱一分货,我这瓜值这么多钱,谁买谁知道。”苏海棠不以为意,笑吟吟地解释,信心十足。
不过就五个甜瓜,哪怕卖不掉再带回家,也不费什么事,几家亲戚随便分分就没了。
她要的是这个高价好货的噱头。
集市上有好多卖甜瓜的,好吃又不贵的有,可不一定能招来回头客。
她就不一样了。
只要打出高档好货的名声,传播得快不说,也能给人心理暗示,不自觉地想来看稀罕,多看几次,心里痒痒,忍不住就想买一个尝尝鲜,哪怕跟人合买一个呢。
而她的瓜从一开始就自抬身价,也会受到某些顾客群体的青睐,比如不缺钱的,当官的,给不缺钱的当官的送礼的,销路也广着呢。
而她的甜瓜质量好,她底气十足,完全经受得住比较!
正文 第37章 好吃得停不住嘴的甜瓜
苏海棠设想的很美好,可也没忘记可能面对的另外一类顾客,或者称为恶客更为合适——故意找茬白吃白拿的混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