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语被老妈这么一噎,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难道说这里的东西都被她动过手脚了?
那是不现实的。
就在这时候,陆书昱也发表了作为家庭成员的意见。
“海叔,曼姨,我觉得小语这个建议挺好的。我们要做就做大,而且有我爸看着,肯定没问题,花家弯子所有的费用都比县里要低,而且都是自家的地,盖个小仓房肯定没问题。
还有刚才海叔也说了找大家一起,那还是得有仓库,到时候联系物流,一起发货到四九城,这算下来,就得弄整个完整的流水线。
这样守着那两口井,让货物的口感更好,更美味,算的上是一举多得了。”
李曼一想也是,不能因为局限想像而不敢放手去干。
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们一家三口现在还是在花家弯子啃庄稼呢。
第153章她家盖厂房啦
季兴海见李曼同意了,才敢拍手决定道,“行,我明天去村里问问,要是能行的话,我们就用自己的水养殖山货,这样雇人干,还有就是收购各家的山货,算得上是全村致富了。”
季兴海说干就干,他这么着急也是有原因的。
一来是陆屹风那里可是大忙人,好不容易给他这个‘项目’,他要是不上心的话,人家以后说不定就不管他了。
二来就是闺女这还有一年的时间就要去四九城了,他得快点折腾起来,好实现他能随时陪着闺女的豪言壮志啊。
村长郭德亮在听到季兴海这件事后,心里很激动,但也不敢自己拍板。
他立马打电话给村支书郭献民,让他过来和季兴海见一面。
对于为村里好的项目,他们自然是接受的。
这些年,村里的人们除了种大棚以外,还有的建起了养鸡场,养猪场。
不过这些都是各家的,用人啥的也都是自家人忙活。
像季兴海这样,用到各家各户的,还真是头一份。
郭献民是党员村支书,经常到各地方学习开会。
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后,他早就想大干一场了。
可怎奈何,现在的生活富裕了。
大家都知足了。
有的就种几亩地,而后出去打工,一年到头不在家,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什么的。
那要是自己的村子有了产业,他们还会出去吗?
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谁不愿意守着自己的家生活啊。
季兴海一听这个,怎么都觉得这是给自己戴高帽啊。
这可不行,他家也只是刚有这个打算,怎么能一下子成了为人民服务呢。
于是他赶紧说道,“我就是想现弄我家那地,盖个仓库和小厂房,然后先试着,前期会收购老乡们的山货,以后要是供货量大了,我会选择种植。
可是三叔,你们也知道,这做买卖有风险,我不能”
季兴海话没有说的太白,但郭德亮和郭献民是听明白了。
他们也知道是着急了,不过这就是个希望啊。
“大海啊,你放心干吧,地的事情我给你申请,保准没人敢阻挡。村里什么情况你都知道,到时候收购的时候抹不开面子就找我们。
但我们只有一个条件,你要是干大了,首先想着的得是在花家弯子。”
不管是人力还是地皮,郭献民都觉得没问题,他的打算就是想把季兴海留在花家弯子,最起码得把他们村子的经济带动起来。
不要说他现在想的太远了。
人家季兴海前两年大家都觉得他疯了,和银行借了好几十万的饥荒,非得整到县城。
可是你看人家现在,楼房住着,还开了两个店,家里的大棚菜供应不足,还收购了周围好几家的,这不就说明了人家有这个能力吗?
还有一点,郭献民知道季兴海和曾经在这里住过的陆家关系不错,这陆家他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个身份,但绝对低不了,都有警卫员了,肯定是大官。
他想过了,自己这辈子无儿无女的,只要让村子红红火火的,他就是完成任务了。
就这样,季兴海一点力气都没费,直接把自家的那几亩地的大棚用转头围了起来,而后又拆了一部分,作为厂房和仓库。
随后他想到自家那三间房
从出了黄秀娣那件事后,他就再也没有在家住过了。
现在
他跟李曼商量了一下,直接把房子拆了重新盖,怎么说这也算他们家的祖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