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她这样的做法,让不管是李曼还是沈梅都有同一种想法,就是憋大招了。
在开学的前两天,李曼和季兴海带着季语去了趟姥姥家。
季语的外公李朗原,今年六十多岁。
三十岁的时候就成哈大的教授,后来wenge和弟弟李郎平一起下放到清风镇,再后来也没有回去。
平反以后,他就一直留在了镇上教书,而李郎平则调到了清风县教书。
现在老人家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休了,弟弟李郎平则成了向清风县一(初)中的校长。
再说季语的姥姥韩婧帆,和姥爷在哈大的同学,老家是四九城的。
当年本来她是没事的,家里人托关系保住了她,可是她为了李外公,自愿跟着下放到乡下,这一呆就是一辈子。
再去的路上,季语看着客车的窗外,她在使劲儿回忆姥爷和姥姥的样子,但是始终都是模糊的,只记得姥姥的声音
但那些话语都已经拼凑不全了。
当年唉,这一晃,就是一世,想想两位老人健在,还真的挺好的。
“妈妈,你去过姥姥的家吗?”季语这话问的是李曼的外公家。
李曼点点头,摸着闺女的小辫子,温柔的解释道,“当年因为姥姥的家里不同意她跟着姥爷到这里吃苦,就放言说不认姥姥和个女儿了。你姥姥的脾气犟啊,就这么义无反顾的跟着姥爷来到了清风镇。”
“那他们后来是怎么回去的呢?姥姥想家的吧。”
对于感情,季语没有接触过,所以不是很懂姥姥的那种义无反顾和她爹的不管不顾,但她知道,得不到亲人的关心和理解,那种滋味是多么的难过
“回去的那一次,还是我十来岁的时候呢,不过那时候我姥爷的气还没有消,直接把我们三口给轰出来了,后来啊,你姥姥心疼姥爷受委屈,这一僵持就又是几年,直到我姥爷去世,我们才又回去了一趟。”
想到那时候母亲哭的几乎晕厥,父亲的自责和愧疚,李曼便从那个时候想,自己也要找一份这样的感情。
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爱好,一同喜,一同悲,共患难,不离弃。
可是谁知道阴差阳错,她嫁给了农村汉,但谁说她过得不好呢?
李家在镇上时间久了,加上老两口都是老师,手里有点积蓄,住的房子是十几年前自己掏钱买的地基,仿着四九城的四合院建的。
这房子之所以这么盖,还是李姥爷为了妻子这么做的,可见老两口是多么的恩爱。
早就站到路口的李姥姥,见到小外孙女开心的不得了,额头的皱纹都绽开了,圆圆的小脸面善得像尊喜佛儿。
要说长相可爱的姥姥还有一点是季语随得最像的,那就是娃娃音。
是的,韩婧帆是娃娃音,即使已经六十多岁了,说话依旧是细细的,柔柔的,不看人只听声的话,和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差不多,所以季语一直都记得姥姥的声音。
姥姥拉着着她的小手往院子里走,边走还边用她那娃娃音唠叨,“这打从出了院我就再也没有看到你,你都不想姥姥的啊。”
因为李姥爷一家都是教书的,对于孩子的教育很重视,所以他们在和季语沟通交流的时候,说的都是普通话,一点大碴子味儿都没有。
“姥姥,我都想你啦,真的好想你”
季语说着,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对于姥姥姥爷的记忆,她只停留在那年的十一岁,心中所有老人的疼爱的美好,都是姥姥姥爷给的。
想到两位老人痛失爱女,相继离世,她的眼泪就是怎么止都止不住。
她这一哭,可让李姥姥麻爪(慌了手脚)了,“我的小乖宝哦,这是怎么了?姥姥逗你呢”
第031章熊姥爷兔姥姥
后面跟着的李曼没觉得什么事,倒是季兴海心里过意不去了。
他以为闺女是因着在奶奶那里受了委屈,才会看到疼她的姥姥便哭了。
想到丈母娘对待闺女的态度,再想想他老娘
季兴海叹了口气,抱歉的看了李曼一眼,他知道自己是真的让她们母女受委屈了。
李曼看了看垂头丧气的丈夫,什么话都没说,心里却是偷笑不已,这家伙这个样子,不用猜就知道在想什么。
不过,她自是不会做什么圣母会开导他了,虽不能让他断绝母子关系,但也得让他知道,她们母女在季家是多么的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