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江湖搞事情_作者:胡柴令(102)

2018-11-13 胡柴令

  “你就非要骑这匹马吗?”徐叔夜墨发飞扬,扔掉手中的断剑,绕过地上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剑客,翻身上马。“你知不知道,从城中出来的这一路上,除了这些,还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我们?”

  有时候,太过耀眼,并不是什么好事。

  “那又如何,不是有你吗?”谈歌从始至终都没有下马,歪着头看向他。

  “你自己惹的麻烦,别指望我再帮你。”徐叔夜警告似的瞪她一眼,谈歌却不以为意。这样的话,他不知说过多少遍,每次一有人来,他冲得比谁都快。

  “这是哪儿?”又行了许久,西边的红霞已经染上整片天空,谈歌牵着马,在徐叔夜身旁问道。

  “西洲村。”徐叔夜望着眼前再熟悉不过的景象道。

  “你师父便在这里?”

  徐叔夜点头。

  徐叔夜的师父就是君不顾,那个程松雪口中的江湖神话。原以为,他所在的地方必定是像无方园那样,神秘无比,却不曾想,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庄。

  此时正是傍晚,劳作归来的农夫们卷着裤脚,扛着农具从地里归来。他们的脚上还有未干透的泥土,鞋子提在手上,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女人们见到他们,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接过农具,朝着门口扯着嗓子叫孩子回家吃饭。小孩子们也是满身的灰和泥,从草丛里窜出来,用脏兮兮的袖子擦脏兮兮的鼻涕。

  谈歌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眼前的场景,王宫中的尔虞我诈,江湖上的打打杀杀,这里通通都没有。他们很安宁,不必担心下一刻,身后会有人对你举起屠刀。

  “三郎?”

  正出着神,就见迎面走来一个妇人惊诧地看向徐叔夜,待看清楚之后,喜道:“哎呀,真的是三郎回来啦!”

  那个妇人的嗓子十分响亮,这一声喊,路边的村民们皆看过来,甚至还有些特地从家中跑出来看。

  “邹大婶。”徐叔夜朝妇人打了声招呼。

  那邹大婶故意叉腰笑道:“你说你一走就是小半年,村里的姑娘们日日盼着你回来呢!”

  “怕是你家湘湘盼得最紧吧!”另一个系着蓝布围裙的妇女打趣道。

  “呦,我看你家阿水也没少上茶园门前溜达呀!”邹大婶一点儿不肯吃亏,转而朝徐叔夜道:“要我说,三郎你也老大不小了,与你一般大的那歪嘴阿扁,上个月第三个娃都添了,就你还光棍一条。你师父不帮你张罗,你得给自己打算打算啊!”

  “邹大婶,你就省省吧,人三郎这样的,还用得着你操心?你没瞧见,这人都带回来了吗?”一个端着饭碗的农夫笑道。

  邹大婶刚刚还沉浸在徐叔夜回来的喜悦之中,没发现旁边还站了个谈歌。这会子瞧见,笑容明显不似方才那般灿烂了,有些讪讪地打了一下徐叔夜的肩膀,“你这孩子,带人回来也不给大伙儿介绍介绍。”她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谈歌:锦衣华服,细皮嫩肉,还牵着一匹一看就不一般的马,“看这位姑娘的样子,不是本地人吧?家是哪儿的呀?”

  谈歌望着里里外外朝自己投来的目光,她来中原,一直用的都是官话,这里的方言她听不懂,但她依稀觉得眼前的妇人是在向她提问,故而转头看向徐叔夜。

  徐叔夜看着面色如常,嘴角却有微微上扬的趋势,“丘慈。”

  “丘慈?”一帮人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听说过那是哪儿。

  她只觉得这里每一个人的语速都特别快,叽里咕噜的,还对她指指点点。“他们在骂我吗?”

  徐叔夜似笑非笑地侧目,“他们确实,不太喜欢你。”

  “哼,我还不喜欢他们呢!”谈歌斜了他一眼,利落地跨上马,马儿一动,把围在一旁的老乡们吓了一跳,“你师父在哪儿?”

  徐叔夜眼中笑意更甚,与老乡们说了几句后也上了马。

  君不顾住在西洲茶园的后山,而西洲茶园在西洲村的最南端,他们骑着马不便在村中穿行,所以是绕着大半个村子后才到的。

  “听说你们今日就到,我家主人已备下宴席,特命我在此迎接。”西洲茶园门口站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示意下人们接过他们手中的马匹。

  “祁芳什么时候这么客气了?还派你来迎我?”徐叔夜像是看见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