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穿越女的倒掉_作者:茂林修竹(44)

2018-11-13 茂林修竹

  ——毕竟既不能休了郑氏,又不能时时监视郑氏,而训斥一顿郑氏最多疼三天,只要这两年云秀还在郑氏眼皮子底下,谁都不敢保证会发生什么事。所以干脆,让云秀出家修行去吧。

  他还特地体贴的安排云秀当女冠子,而不是需要剃头茹素的比丘尼呢。

  云秀:该怎么说……真有她阿爹的风格啊!

  她本来就有出世之心,对柳世番的这个安排满意至极。见柳文渊似乎能从道义上接受,便说,“我觉着去道观修行挺好的。”

  柳文渊有些懵——他这才乍然醒悟过来,他竟在帮着柳世番逼迫云秀出家。他就知道,他从一开始就不该尝试着去理解他大哥!适才他不就差点变成和他大哥一样的人?

  忙道,“有家有亲戚,为何要去道观修行。你就待在八桂堂,哪里都不准去!”

  云秀已在八桂堂叨扰太久,她犹记着那日郑氏说“秀丫头就别走了”时,裴氏的焦急。她已深刻体会到,只要她的父亲还活着,继母“管教”她便永远比叔婶维护她更名正言顺。她留在八桂堂,只会徒然消耗柳文渊的孝悌之名,对他们没有任何益处。

  拖了这么久,她也该有所决断了。

  她便道,“这可难办了——为人子女合该替父母分忧。何况阿婆抚育我十载,纵然不是替父尽孝,我也该守足三年重孝。我愿去道观中潜心修行,替阿婆祝祷冥安。阿婆常说,‘不阻善行,不纵恶念。’我既有此心,我父又有此愿,四叔,这件事,您就不要再劝阻我了。”

  两个人正说着话,便听外头脚步声。

  片刻后春桃小肥猪一样气喘吁吁的闯进来,面上犹带喜色,进屋就道,“姑娘……韩家表少爷和令狐家姨奶奶来看您了!夫人请您过去!”

  第18章 当时只道(三)

  云秀望向柳文渊。

  柳文渊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云秀单知道她大舅舅是卫将军,卫将军应该是天子的亲信。却不知本朝禁军名为“神策军”,从本朝天子他太耶耶那辈儿起就已经由宦官直接统领了。她舅舅这些年稳坐右卫将军之职,只说明了一件事——他是掌控神策军的大宦官王卫清的心腹爪牙。

  柳文渊这样的清流君子,连王潜芝这种和宦官有过利益交换的文官他都看不过眼,何况是韩荐之这种直接效忠于宦官的武将?

  因此从他大嫂去世之后,他便再没和韩家往来过。

  但是,想切割干净又谈何容易。

  ——早年战乱,多亏韩老太公及时派兵保护,柳家一门才免于沦丧敌手。后来两家约为婚姻,韩家大娘子嫁给了他大哥。韩大娘子嫁来的时候,柳文渊还没云秀大呢,当然没少受她教养之恩。

  若因韩荐之的缘故,就不许云秀同舅家表哥见面,那是不是也要禁到韩老太公、禁到他大嫂身上?

  柳文渊到底还是叹了口气,对云秀道,“去吧——别忘了叫上你四婶。”

  云秀便和裴氏一道去三才堂。

  上了马车,才一出门便听外头车夫抱怨。片刻后便有人扣了扣车厢,解释,“街上车马多,有些堵住了。需得回旋一会儿。”

  裴氏道,“知道了。”复又看着云秀笑,“你二姨的排场真是名不虚传。”

  云秀:……

  出趟远门,带来的车马仆役能把人家门前的街口堵住——这作风除了郑国夫人,还能有谁?云秀还真没得辩解。

  蒲州不比长安,道路并不宽敞。车马一多,调度起来便十分麻烦。她们等待的时间不短。裴氏中途便悄悄掀了帘子一角向外看,见外头长龙似的随行车队,不由感叹,“从长安到蒲州,少说也有三百里路,五六天的行程。这么多人走一趟,还不知得耗费多少钱财。郑国公家真是家大业大啊。”

  云秀不治家,自不知柴米贵。听裴氏这么说,忙趁机问道,“走这一趟,要花很多钱吗?”

  裴氏道,“那就要看他们路上怎么吃、怎么睡了。当年我哥哥外出游学,身旁只带一个小厮,每月花费一百贯都算是省吃俭用。不过他们这些读书人,总免不了这样那样的交际应酬,有时还得周济朋友。若换成寻常老农,大约十贯就够用了。而郑国夫人这排场,显然比我哥哥花费的还要多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