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已然说得够明白,若要坐上九五至尊的高位必然会有所牺牲。仁寿皇帝满以为儿子眼中会有所挣扎,岂料想何子岑只是云淡风轻地拜了下去:“儿子已然经过深思熟虑,如今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认真的,多谢父皇成全。”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年少时的青涩懵懂,仁寿皇帝可以全然明白。何子岑那一句不问她的出身,等同于点明了自己的心上人,更表明了不管有多少牺牲,他都愿与她牵手一生的勇气。
这样无知无畏的少年到令仁寿皇帝赞叹。他甚至忆起了自己年少的时候,那些年初遇许馨,他以为那年少的悸动便是长久的一生,岂料想一等再等,未及等她长大,却等得她一夕之间变成了罪臣之女,与他之间横亘了天堑。
他也曾求到先帝的跟前,先帝亦如今日这般,要他在江山与美人之间做出抉择。面对九五至尊的高位,仁寿皇帝选择了埋葬那一段青涩懵懂的感情。
及至他君临天下,他将许馨护在皇后的羽翼之中,更许她椒房专宠,甚至在坤宁宫里设了宫中之宫。所有的一切只为补偿曾经的歉疚。只是再多的锦衣玉食也唤不回许馨幼时一声纯真无限的“太子哥哥”,他们的感觉再也回不到从前。
他也好、许馨也好,便是往后拥有再甜蜜的时刻,依然能察觉那道无法逾越的天堑。一段错过了最美时光的爱恋,结局只能是种种无言。
今日始明白,原来他给予许馨的从来不是爱,而是怜悯与歉疚。
对先皇后是敬、对瑞安是宠,对谢贵妃是纵,对德妃娘娘则是亲情,满园芳菲都曾分得他的雨露之恩,却不曾有谁真正拨动过仁寿皇帝渐渐老去的心弦。
如今年近半百,仁寿皇帝更觉得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
望着低垂双目的何子岑,仁寿皇帝好似透过他望见了自己的曾经,只是如今的儿子比年少的自己主意更正。他无言一叹,冲何子岑许诺道:“朕允了。”
何子岑从容地整整衣冠,冲仁寿皇帝深深叩下头去。
前世因为陶灼华的出身,他只能委屈她做妾,后来才有了小小的顺仪之位。便是他君临天下,谢贵妃依旧拿着她的出身做梗,是德妃娘娘从中斡旋,陶灼华才得以被册封为宸妃,她的身份始终便是诟病,依然被某些大臣们轻贱。
纵然她冠宠后宫,无人与之争锋,也始终只是个妾的身份。何子岑无论如何忘不掉,因为大阮没有中宫皇后,每逢年节的宗族祭祀,能立在自己身旁接受朝臣们参拜的唯有皇姐至善,而不是出身商贾的陶灼华。
她那时应该是委屈的吧?或许正因为她身受委屈,却始终瞧不见身为夫君的自己为她力排众议,才会心生畏惧,不敢将瑞安对她的挟制和盘托出。
☆、第二百九十五章 杀机
细数前世的爱恨纠葛,原来错的并不是陶灼华一个,而是他打从一开始便没有给她足够的安定。何子岑检讨着过往,更打定了主意要堂堂正正娶陶灼华做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何子岑相信他的满腔爱意必然能换回她的一片赤诚。
瞧着何子岑脸上坚毅的神情,仁寿皇帝深知劝无可劝,便挥挥手叫他离去。
父子这番对话再无第三人知,何子岑从御书房出来时,遥望着漫天闪烁的星子,长长地吁出一口气,露出丝如释重负的表情。
而长春宫里灯火逶迤,谢贵妃浴罢出来,方才换了身海棠红的折枝月桂凉绸寝衣,听了李嬷嬷传的秋香所述,神情变得越来越凝重。
对秋香所提的波斯公主,谢贵妃闻所未闻。如今波斯异主,或多或少改变了天下的局势,引得有心人颇为留意。她也曾私下打探,阿里木的长子早逝,如今膝下唯有一个次子,已然被册封为太子。
生怕李嬷嬷没听清楚,谢贵妃叫她瞅着夜深人静悄悄寻了秋香来说话,要她将前几日的话语再复述一遍。又问她当时是个什么情形,陶灼华是如何的语气?
秋香还是第一次踏入谢贵妃的寝宫,她随在李嬷嬷身后,难掩心中的胆怯,低眉顺目地行走间并不敢左顾右盼。
及至李嬷嬷停了脚步,她才敢顺着脚尖望上抬了抬头,只瞧见前面一幅水晶垂珠的帘子将里外隔开,帘子上头绘的是绣凤彩鸾,下头缀着核桃大小的翡翠狮子头,如一汪碧水般清澈见底。
样样都是秋香不曾见过的好东西不说,珠帘两侧各立着个身着鹅黄凉绸宫裙的宫婢,比之陶灼华身畔的茯苓与菖蒲又气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