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见外头天阴得沉沉,何氏又在外头罩了件耦合色哆罗呢的雪褂子,这才命丫鬟将煮得软糯香甜的腊八粥盛了一罐,亲自乘车往孙府送去。
孙老夫人每日除却与几个孙女闲话,大多的时候便是闷着,晓得何氏亲来送粥,喜得眉开眼笑,拉着她的手絮絮叨叨说了许多话。又问及黄怀谦的腿如今将养得如何,何氏一一含笑做答。
记挂着夫君的嘱托,何氏便婉转笑道:“老爷子自己尚在病中,却对怀谦的伤腿极为牵挂,前几日特意派人上门探望,怀谦极是过意不去。今次晓得侄媳妇要来送粥,非要叫我替他给老爷子磕几个头,他才能安心。”
两府本是多年通家之谊,何氏这个要求合情合理,老夫人自是不能拒绝。
她略感为难地对何氏说:“你也晓得如今老爷子的脾气,先在这里宽坐,我打发人过去问一声,省得到了那里吃闭门羹。”
何氏欠身道:“这是自然,磕不磕头是咱们做小辈的心意,至于老爷子愿不愿受,那也要瞧老人家的心情。”
眼见何氏如此体恤,老夫人与一直陪在旁边的孙仪的妻子都是面含感激。老夫人为示体面,便命身边的大丫头冬梅往外院送信,要何氏安心稍待。
冬梅去不多时便带了孙大人那旁的回音,请何氏过去说两句话。
何氏便立起身来向老夫人告退,老夫人有些不舍,拉着她的手道:“去那边略坐坐,回来吃了饭再去。到了大年节下,她们一家子都忙,我这里怪闷得慌。”
瞧着老人家一脸殷切,何氏不好拒绝,只得欠身道了叨扰,方才随着孙夫人出来。出门时未曾飘雪,如今却落了雪粒子,青砖铺就的地面上落了薄薄一层,正有粗使的丫头们忙着扫雪。
婢子将何氏的雪褂子替她披上,孙夫人已然唤人撑开了竹伞,两人并肩沿着抄手游廊往孙大人独居的院落走去,丫头婆子们远远随在身后。
孙夫人目有感激,冲何氏轻轻笑道:“婆婆多日不曾笑得这么欢畅,多亏你应下了今日在这里留饭。能陪着多说两句话,老人家也能宽心。”
两人略提了几句孙大人如今的性情,孙夫人又是幽幽一叹:“有道是家丑不可外扬,长辈们的事也轮不到咱们做晚辈的开口。可是瞧着婆婆有些郁郁寡欢,大家伙儿心里都不好受。幸而咱们与贵府是通家之好,守着您才能抱怨几句。”
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何氏无法辩驳旁人的短长,只是淑婉笑道:“孙大人素日多么好的脾气秉性,这也只是在病里才与平日略有不同。待来年春暖花开,病情必定一日好似一日,到那时老夫人也能宽心。”
情知对方不过是宽慰之语,孙夫人依旧道了谢,领着黄氏进了孙大人的院子。
此刻院中的小厮们已然依礼避去,唯有四五个二等丫头着装素雅,摒气凝息立在廊下.见主母陪着客人登门,恭恭敬敬上来见礼,极有高门大户的规矩。
冬梅绕了近路,先一步过来正院。此刻见何氏与孙夫人进来,先冲两人微微屈膝,便就转入里间向孙大人禀报,不多时笑吟吟出来替二人打起帘子。
何氏此前从未来过孙大人独居的院落,此刻稍稍垂眸,到将院中素到极致的情形一收眼中。碧绿桠油的栏杆四周抄手,无有一丝雕梁画栋的装饰,正中一块风骨轻隽的太湖石,想是算做与内里隔绝的大插屏。
姜黄葛布的棉帘已经有些年头,上头并没有刺绣提花之类的装饰,而是笔风虬劲地以墨绘制着几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该是取自一品清廉之意。
孙夫人见何氏的目光只是在那块棉帘上打转,以为她是瞧着棉帘年代久远,面上轻轻一红。
☆、第四百一十四章 清廉
何氏的目光兀自打量着陈旧的棉帘上那几朵亭亭净植的莲花,回思着孙大人的高洁,孙夫人的声音已在耳畔轻轻响起。
她低声说道:“并不是我这做儿媳妇的打理中馈却疏忽了老人家这里,实在是这帘上的墨画是公公旧日笔迹。无论如何劝说,他老人家一直舍不得换去。”
何氏闻言连连赞叹,与孙夫人说道:“我方才盯着棉帘子瞧,并不是有误会您的意思,是一时揣摩那一品清廉的意境,不觉有些忘情。”
这几家都曾是先帝肱骨,黄怀谦虽为后辈,如今却俨然是中流砥柱。何氏认真说道:“想孙大人一片冰心,这墨迹沧桑当是老人家清廉一生的写照。守着您说句心里话,怀谦这一生所敬者,唯有已经离京的董大人与您府上这位老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