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你_作者:阿淳(187)

  她抬起头,就看见宁词正皱着眉,脸上带着浓浓的疑惑,眼眸里却情不自禁涌上了几分警惕。

  ……哦。

  看来刚才那一段话,只是感动了自己。

  却没有感染别人。

  “你不用想太多。”

  女生叹息一声,脸上的笑意很淡,

  “我只是一报回一报而已。”

  “顺便再看看,我究竟能不能挽回一个江玉燕。”

  “可以最好,如果不行的话,”

  “其实也无所谓。”

  ……

  第六十二章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要走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是非对错本来就是因人而异。

  莳音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一个宽容到堪称冷漠的人。

  她从来不会用“人道主义”又或者“慈悲善良”这样的标准去指责任何陌生人。

  帮助他人是善意但不帮助也无可厚非。

  在同学都义愤填膺地大骂冷漠旁观溺水者死亡的路人、不扶摔倒老人的行人的时候,只有她像个异类一样在作文里写:“是这样的我觉得你出于慈悲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很棒但不意味着你就有资格干涉我食荤的行为。”

  那次考场作文她只拿了一个及格分。

  甚至改卷老师没忍住,还在作文下留了一句评语:饮食习惯跟路人式冷漠没有可比性,生而为人还是要有最基本的同情心和道德素养的。

  ……哦。

  那莳音觉得自己没有。

  与此类似,如果一个人的某种行为侵害了她的利益,不管对方是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只要对方没有违法犯罪以及做出劈腿出轨这类道德高度上的事,她都觉得这个人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

  就像宁词哪怕对方怀着再不善的目的在默默“策反”自己身边的朋友但只要没有编造假料在背后给自己泼脏水在莳音心里,就称不上是“恶”。

  “婊”、“做作”、“白莲”这种经常在女生对话里出现的词,莳音似乎从来就没用过。

  她的是非善恶观太深刻尽管冷漠,可对错之间泾渭分明,没有模棱两可的地界。

  目前为止,她只对两个人双标了。

  一个是母亲,另一个就是裴时桤。

  而宁词……顶多只能算是一个曾经欣赏过的同学吧。

  不重要的人的所作所为,压根就无法让莳音愤怒憎恨,甚至不会觉得对方做错了什么。

  之所以费心力跟她说了那么多,只是因为莳音明白,人是很容易上瘾的。

  每个人的控制力都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从里面获得了成功的快感和喜悦感,就会越陷越深,直到超出自己最初给自己设下的基线,万劫不复。

  莳音也曾陷入这样一种状态,最后能够及时抽身,完全要感谢初中那个用死亡来惩罚她的姑娘。

  所以,或许是出于一种同病相怜的心理,她难得多管闲事地扮演了一下知心大姐姐的角色。

  至于究竟有没有用……

  ——那就真的不在她的关心范围之内了。

  吃完这一顿晚饭,就再也不会有什么深刻的交集。

  ……

  *

  一中每年十二月份,都会有长达一周的文化周。

  其中包括了辩论赛,美食广场、海报展览等等文化艺术活动。

  而最最重头戏的,大概就是最后一个晚上的文艺晚会。

  今年很巧,文艺晚会刚好安排在了平安夜,平安夜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于是各个班级的教室都被装饰上了彩灯、铃铛和圣诞帽。

  高三的试验班是最嚣张的,因为他们地理位置优越,教室前门左拐就有一个小阳台,以前都拿来放书箱,这几天专门清理了一下,摆了一棵大大的圣诞树。

  树上挂着全班四十一个人的信封,信封里的贺卡应班主任吩咐,什么都没写,就写了每个人各自的大学志愿。

  由于卡片都是统一发的,一模一样,外面套的信封也很讲究的封上了火漆印章,每天晚上放学后生活委员还都会把圣诞树搬回教室里锁上门,所以愿望被拆开并识别主人的可能性很低很低。

  这样一来,大家都写的十分豪迈,十个信封里有八个写的都是清北

  ——反正也不怕被人看见嘲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