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殿_作者:悬思(10)

2018-11-07 悬思

  我不再是皇妃,事情就好办了。我写信给父王说:像我们这样被迫和亲的异族,永远只能臣服于脚下,隐忍受辱。就算生了孩子,也只是把苦难延续下去罢了。和亲,为权宜之计,可解一时危困,但部族的存亡不能永远仰人鼻息。西域倾全国之力已经赎罪了二十年,还不能被原谅。此次,如果我们眼看着西域被灭国却不管,那么悲剧早晚有一日会在草原上重演。我在信里细说了到京城以后受到的很多委屈,还有在冷宫里的悲惨,求父王出兵救援西域,为我,为可怜的西域赢得些尊严。

  我让心腹使者将这封亲笔书信日夜不停地快马送去部落。

  等皇帝丈夫的大军到西域边境时,父王早已召集了草原各部落的精锐骑兵先行抵达了。

  皇帝丈夫本已年老体衰,原以为仗着人多势众,能够轻易拿下翡翠矿山,想不到父王会来搅局,草原骑兵让中原大军没法进入西域,勉强打了几仗,中原都没能得胜,几个月后不得不无功而返。皇帝丈夫没能得到翡翠矿山,心中非常郁闷,加上亲征来回几千里路,疲劳颠簸,水土不服,班师途中就一病不起,强撑着回到京城,没几天就归西了。他其余六个儿子争抢皇位,忙不过来,早忘了在冷宫里还有我这个人存在。

  西域王国和草原部落都趁此机会停了岁贡。

  后来的新皇帝忙着和他五个兄弟勾心斗角,不再热衷于开疆拓土,各国之间很多年都没再打仗,本朝也再没有过和亲的事。

  我在素心殿里住了好久,到底是多久我也不记得了,我只记得从他自刎的那天起,我的生命就结束了。我知道,若是帮了西域,皇帝丈夫会杀了我。可他不在了,活着还是死了,对我来说,没有区别。

  我不认识中原的字,原以为自己的封号和他的一样,心里美得很。后来才知道,同音不同字。

  莺妃的莺,是莺歌燕舞的莺。

  英郡王的英,是英俊无双的英。

  不过,这样更好,莺歌燕舞的公主,就该配英俊无双的王子,对不对?

  我好想回草原。

  中原好像有首诗,写和亲的,其中一句是,“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真的是一去不归啊……

  江慧妃的故事

  小女子闺名歆芸,出生于洛州的城南江家。

  江家世代以经营弈馆为生。

  弈馆便是为人对弈所设的场馆,也为学弈之人指导棋术。若是棋逢对手,一局耗费两、三个时辰也是常有的,因此,弈馆里也提供茶点饮食,兼有棋谱可供阅览。

  洛州乃是棋术起源之地,传说江家祖先就是首创棋术之人,故而坊间有传,天下棋术出洛州,洛州棋术属江氏。江家人人都是弈者,其中不乏高手。

  歆芸自幼酷爱下棋,因在弈馆中长大,时常看人对弈入迷,连饭也忘了吃。江家有四百七十九卷棋谱。歆芸尚未及笄,就已遍览,且一读再读,烂熟于心。洛州人皆知,歆芸是江家小辈里棋术最精者。

  那年早春,满城飞絮,歆芸如常在馆中习谱,有位公子来到弈馆。他自称姓陈,甫一落座便说想与江家三小姐切磋棋艺。歆芸就是江家的三小姐。虽说闺阁女子不抛头露面,但弈馆有弈馆的规矩。江家既然以弈馆为生,有人上门挑战自然是不能拒绝的。歆芸因年幼而善弈,且是女子,很多人慕名前来对局,并不稀奇。歆芸应局,从无败绩。

  弈馆中多有富贵风雅之士光临。这位陈公子虽衣着华贵,气质不凡,歆芸也只当此人是寻常贵公子而已。观其言谈举止,必定是对自身棋艺颇为自负的,歆芸不敢轻敌。

  歆芸与他共对弈三局。

  第一局,他咄咄紧逼,一副舍我其谁之态,以攻代守,志在必得。歆芸早看出他局中的不屑之意,一一化解,中盘即已奠定了胜局。歆芸竟局胜他三子。

  第二局,他收敛了傲慢之气,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平心而论,他棋力的确不弱,大开大合,攻守兼备。细品其棋路分明是熟悉古谱的,章法严密,套路清晰。古谱难求,这位陈公子家中若非江氏这般以棋为生,则定然是非富即贵的官宦贵族了。越是如此,越不可敷衍塞责,歆芸沉心应对,在他不经意处抢占先机。可惜他虽然布局极好,还是输了三子。

  第三局,他选择了剑走偏锋,企图以险招取胜。连负两盘还能平心静气确实不易,歆芸看准局势索性将计就计,在收官时力压他几招,最后仍是以三子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