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儿记得,到东州以后,那天傍晚,海面上又出现了“彩虹”,于是禀告太后,说有风平浪静的吉兆,明日可以出海。
州府里有个小官说,海面上有虹,不一定是风平浪静,有时候是台风的前兆,需要谨慎。
太后听了犹豫不决,宁儿想到皇后娘娘的指令,只得硬着头皮说,愿一同出海,以性命担保。
太后仍是犹豫。
是爷爷出面帮了宁儿。
爷爷听说宁儿陪太后到东州,特意赶来见上一面。
自禁海以后,渔民纷纷遣散,像爷爷这样活着的老渔民已经不多了。老渔民的话,比一个小官的话更令人信服。
爷爷当然知道那是“水虹”。
爷爷当然知道宁儿撒了谎。
爷爷当然没问宁儿为什么撒谎。
爷爷也没说为什么要帮宁儿圆谎。
宁儿只知道,这世上的事,没有什么能瞒过爷爷。
后来,爷爷代替宁儿,上了出海的官船。
那艘船被打翻在风浪里。
爷爷和太后都没有回来。
皇后娘娘很满意这个结果,把宁儿软禁在素心殿里,算是对太后之死的“责罚”。
宁儿问过爷爷,为什么打到的珊瑚被抢跑,捕上的鱼偏吃不到,捞上的珍珠戴不了,穷人的福气那么少?
爷爷说,因为天下所有的好东西,都是留不住的。
梁夫人的故事
妾身梁氏,生于乱世,身若浮萍。
何为乱世?颠沛流离,骨肉离散,战祸连绵,朝不保夕,是为乱世。
嘉和四年,妾身生于素州。梁氏是素州世族,有大屋良田。梁氏子孙本可托祖上之福安居乐业,若不是生在这个年景。
嘉和是大恒朝最后一位君王的年号。彼时,尚无人敢断言,大恒朝行将灭亡,然,末代王朝之倾颓景象已历历在目。恒朝疆域,四分五裂。各州均由手握兵马钱粮的世族掌管。官、吏、兵、民,只听州主差遣,不知皇帝为何人。
素州之主,乃梁氏族长——梁昶,论辈分,是妾身伯公,族中小辈,尊称其为“素公”。
梁氏掌一州之地,听上去举足轻重,其实不然。嘉和年间,恒朝十四州中,钱粮最富者为泾州季堃;兵马最强者为域州韦祺;人地最丰者为勉州尹濂。素州在十四州中,并不起眼。
妾身在梁家同辈的十九个女孩中排行第十一,也不起眼。
嘉和十八年春天,泾州季氏派人送来聘礼,欲与梁氏结亲,聘礼之丰厚,足有素州两年赋税之多。素公与族人商议一番后,决定接受联姻,不过,族中适龄待嫁女儿共有四位:九姐貌不出众,十姐为婢子所出,妾身体弱多病,十二妹骄纵任性,素公一时不知选谁为好。
一日,妾身与三位姐妹被召至书房,几位伯公、叔公都在。素公坐在当中,先问了几句家常冷暖,然后说:“梁氏乃大族,族中儿女皆读书习字,旁听父兄议事,梁姓女子也该有些见识。如今天下将乱,泾州最富,域州最强,勉州最丰,素州如何立足,你们都说说吧。”
素公言毕,十二妹抢着说:“季氏必定大有可为。泾州有铜矿,可以铸钱。泾州民富,恒朝商贾十有六七在泾州。季氏更是富可敌国,据说岁入远多于朝廷,养兵养民都需要钱。梁氏若能得季氏为靠山,定可高枕无忧。”
十姐虽生母卑微,却是小辈中最有见识的才女,且平时最不喜被人看低,十二妹话音刚落,便接了上去:“十二妹之见尚浅。泾州虽富,却是靠开矿与贸易,并不产粮食。军队百姓的口粮大都是拿钱买来的。若是遇上战乱饥荒,买不到粮食,铜钱可不能直接吃。素州土地肥沃,收获季节泾州粮商多会从素州采购。泾州得素州为后援,才真是高枕无忧。若非如此,泾州岂会下重礼与素州结盟?”
九姐向来沉稳,听完十姐言语才道:“域州紧邻北疆,韦氏常年与夷人交战,州中男女老幼为抵挡夷人侵扰,个个能上马开弓,可谓全民皆兵,虽人口不多,战力却极强。如遇战事,域州军对恒朝其它州军,以一挡十不在话下。泾州虽可以财力蓄兵,却无得力战将,似一盘散沙;再者,兵士以银钱聚之,是为乌合之众,一击即溃。梁家不可高估泾州,更不可低估域州。”
妾身不敢失礼抢先,等姐姐们说完,方才开口:“域州虽强,毕竟人少,自保尚可,无力南征。勉州是十四州中唯一与王族同姓的。开国分封十四州时,尹姓州主原本有六位,数代之后,仅剩勉州一隅,可知其不庸。尹氏与皇族本为一家,在天下人心中已是地位超然。勉州地广,甚于灵、坝二州之和;勉州人口,多于素、泾二州相加。勉州物产丰富,向来自给自足。尹濂乃少年英才,人尽皆知。闻达之士多有在勉州安身者。想来尹氏既有得天下之心又有得天下之力,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