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漂流_作者:王波shanks(173)

2018-11-06 王波shanks

  “我也想过创业,不过,我还是先把囤积的杯子卖完吧,之后再说。”

  “嗯,希望你能成功。”

  吃完饭,回到小寨天桥。这时,已经九点多了。城管扫荡完之后就离开了,这里又恢复了之前的热闹。我俩回到刚才的地方,铺好货物,等待生意。刚才那个靠扔圈套物赚钱的大叔也回来了,他重新把场地布置好,又把笼子里的兔子、小鸟、仓鼠什么的,放到了地上,等顾客上门。这大叔的生意很火爆,每天,他那里都是天桥的焦点。有一些女孩子,特别喜欢玩这个,反正也是男朋友掏钱。但是遇到城管的时候,这大叔可就惨了,往往来不及收摊,弄得鸡飞狗跳的。摆摊的这段时间,我认识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平时在街上逛,看到我卖书,就想当然地认为我是个文艺青年,便喜欢和我交谈,发表自己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但更多的人,都喜欢讨论自己的理想。

  有一个人,见面就问我,“会写剧本吗?”

  搞得我一头雾水,我只能老实地回答,“不会,我写诗歌的。”

  接着,他就递给我一张名片,“我是搞微电影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尝试写下剧本,然后联系我。”

  “好的。”

  我一看名片,上面印着某某文化公司的总经理,还真是有身份的人呐。

  有一次,我和黄杰正在摆摊,一个中年人走了过来。

  “小伙子,你很喜欢读书?”

  “是啊。”

  “我看看你的书,不介意吧?”

  “没关系,你喜欢哪本,就看吧。”

  过了一会,中年人说:“不错,年轻有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之前是搞软件开发的。”

  “我女婿就是做软件的,一个月一万多的工资,你一个月多少钱?”

  “只有几千。”

  “那你要好好努力啊。哦,对了,我忘了,我女婿是在世界五百强的大公司,再说,他还是研究生学历,一般的公司应该不会给那么高的工资。”

  “是啊,一般公司都只开几千块钱。”

  “你平时出来卖书,是为了给自己增加点收入吧?”

  “对,顺便体验生活。”

  “嗯,现在的年轻人真有意思,这本书我买了,年轻人,加油!”说完,他付了钱就背着手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有一次,一个女人在我摊子旁边,拿了一本书看。这时候,从天桥北边走上来一个年轻人,个子很高,头发很长,穿着衬衫和牛仔裤。他走到我的摊子旁边,拿了一本《顾城的诗》,默默地读了起来。

  这个女人放下书,开始喋喋不休,“我是写小说的,不过都没有发表,我要等着出版社来找我。”说完就头一甩走了。

  这个男人不屑地看了她一眼,用陕西话说:“就你那样子,还出书?”过了一会,他掏出一个小本子,递给我一支钢笔,让我把联系方式写到上面。我从头到尾翻了一遍,本子上全部都是用钢笔写得诗歌,蓝色的墨汁代表了一种过去的格调。

  “这些都是你写的?”我好奇地问。

  “是啊。”

  “你也喜欢诗歌?”

  “嗯,从小到大就喜欢,这本《顾城的诗》我买了。”

  说完,他按照原价给了我二十元钱,起身走了。看着他的背影,还有本子上的蓝色笔迹,让我想起了海子,他瘦长的身影,跟海子的气质不是很相似吗?我不由得想起了那首《阿尔的太阳,给我的瘦哥哥》。

  晚上十点的时候,我正准备收摊,一个胡子拉渣的中年人走了过来。

  “小伙子,今天又在这里摆摊啊?”

  “是啊,你是谁?”

  “我叫刘抗战,你可以叫我刘老师,我是教日语的。”

  “哦,你好,刘老师,我叫张帆。”

  “你好。”

  “我经常见你在天桥上摆摊,今天没事,就下来转转,这不,又看见你了。”

  “你在哪住?”

  “附近,你看,就是旁边的那个华旗国际广场。”

  “华旗国际?我知道了。”

  “嗯,以后有时间可以上去找我,我们好好聊聊。我是做文化项目的,说不定咱们可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