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咱们的议题就算通过了,接下来,我说下咱们的人员分工。”韩老师说。
“老计,你是咱们的主力,就做兴儒书院的院长。”
“朱老师,你是搞企业管理的,认识的人多,比较熟悉业务,就做我们兴儒书院的副院长,兼外联部部长吧。最近,我们要在小雁塔举行祭孔大典,人家山东都搞了,我们陕西这边也要跟上,你就辛苦一下,尽量帮咱们多拉点赞助。”
“夏老师,你就做咱兴儒书院的理事,还有国学诵读团的团长。”
“宁老师,你工作比较忙,但见多识广,就当咱们兴儒书院的金牌讲师吧。”
“我这边的话,因为咱国学还要搞一个杂志,最近就要出第一期,我就做这个杂志的主编吧。”
搞得跟《封神演义》一样,又像《水浒传》的英雄排座次。这下好了,都完了,就剩我一个人了。我心里有点郁闷,不知道韩老师搞什么鬼,如果连个头衔都没有,那我跟他来一趟倒没什么,只是这会坐在这里,面子上说不过去。
“张帆,你是诗人,又有文学功底,就做咱们杂志的副主编吧。”
副主编?这可把我乐坏了,哪怕是个野杂志,只要出了几期,拿出去给人看看,还是倍有面子的。
“好的,我会尽力的。”我底气十足地说。
官封完了,事情也安排好了。这会,都已经下午五点多了,大家明显觉得会开得有点长,有点闷,可能有点想散会的意思。这时候,老计犯了一个连我都觉得不可思议的错误。
他说:“既然大家都决定要干了,那么,咱以后的办公场地就在这里,等下周咱们再开一次会。今天,如果大家有钱的话就最好先入股,我和韩老师已经各出了一千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多少出一些。这样的话,咱们今天这个国学研讨会就算是圆满结束了。”
此言一出,大家的脸色都变了,连我都觉得无奈。我们辛辛苦苦跑过来,连一顿饭都没吃上,这才刚开完了会,怎么就伸手要钱了?况且具体的情况,很多细节根本就没讨论清楚,这时候要钱,不是让大家多疑吗?
韩老师意识到了情况不对,就跟老计岔了一下话题,可老计不依不饶,两人在情绪上有点对垒。这种情况,我们都看在了眼里。说到底,是两种观点的分歧。韩老师认为,入股的事情可以以后慢慢商量;而老计认为,既然大家决定做了,就多少拿出点诚意来,钱多钱少无所谓,但必须有所表示。他俩的观点其实都没错,但他俩忽略了一个问题,但凡是创业,不管大家多么志同道合,饭还是一定要请的。不然,我们花了自己的时间,辛辛苦苦开这个会,连肚子都填不饱,谁还有心情跟着你干?
最后,老计有点妥协了。他说:“既然大家决定办兴儒学院了,没点真才实学可不行。这本书是邹教授最近刚出版的,有很深的国学底蕴,我希望大家都买一本。”这话说完,在场的几位老师都有点诧异。为了缓解这种尴尬的场面,宁老师说这本书之前看过了,大家也纷纷这样说。接着,几位老师就离开了会议室。到了楼下,韩老师说还要去辛家庙见几个国学友人,就先走了。其他老师互相告别后,也离开了,只有我一个人还留在原地。
我觉得今天这事挺有意思的,就来到了华旗国际21楼,跟刘抗战一起聊起来了。
“我刚才跟韩老师他们开会呢,就在17楼。”
“哦?什么会啊?”
“国学研讨会,说是要办一个兴儒书院,他们想搞国学,靠这个赚钱。”
“情况怎么样?”
“开始还行,大家热情挺高的。后来就不行了,老计让我们出钱。”
“哈哈,我给你说,他们这些人,以前就在搞国学,搞了很长时间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还动不动就爱开会,以前我去了几次,后来就觉得没意思了。每次都是讨论的时候说得特别好,一说到钱,就不行了。他们自己不愿意花大钱,总是希望有几个人出来跟他们分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就说这个兴儒书院吧,人家名片上早就印上了,但其实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刘抗战笑了起来。
“原来是这样,就跟刚才夏老师说的情况一样。那邹教授的书院呢?”
“邹教授人家是国内外知名人士,他办的书院当然有场地。人家不但办了国学书院,还办了国学幼儿园,连国学杂志都出了几期了。他的几个徒弟总想着自己搞,但始终搞不起来。每次都是动静很大,但一点行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