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漂流_作者:王波shanks(207)

2018-11-06 王波shanks

  “没有。”

  “好的,我们来过一遍JIRA上的问题单。”

  原来,周静是看上了我之前的带团经验,还有用过Ext的经验。亚龙软件的项目全部是使用Ext前端插件做的,怪不得我能很顺利地进入这家公司呢。原来,我跟这家公司各方面都特别匹配。回到自己的位置,周静给我发来一封邮件,是关于从北京那边接手订货盘存系统的方案。之前因为人手不足,订货盘存是北京的一位同事负责的,现在,我要把项目接过来,也就是跟北京的同事做个交接。交接的大概时间,是两周左右吧。我仔细看了下邮件,顺便把负责门店管理系统的三位开发,两位测试人员都拉进了讨论组。接下来,我重点跟北京的同事通过QQ语音交接项目,他大概给我演示了订货盘存的整个操作过程,然后,他开始对着代码讲解一些主要的接口、方法,让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手这个项目。我本着不懂就问的原则,牢牢盯着这位北京的同事,希望能尽快做出点成绩来。

  两周后,我顺利地接手了这个项目。这两周的时间,我和郑晨安、刘峰都在努力地学习单店系统的业务,研究它的代码。为了以后的开发方便,我把资金监管系统交给了郑晨安、刘峰,预算管控还是由原来的开发董超负责,而我自己负责订货盘存。这样,我们的分工就比较明确了,每人负责一块,也不至于手忙脚乱。日子恢复到了从前那样,生活跟软件的迭代开发似的,永远没有尽头,只是不断地重复进行。我这两周都忙于从北京那边接项目,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倒是郑晨安和刘峰这边,项目上出现了一些bug,他们已经开始动手修改了。而项目组每个人的日常工作都会反馈到JIRA上,这样,每个成员都可以看到自己的任务,也能关注整个项目组近期的动态。

  这个月,除了郑晨安、刘峰那边调试SAP接口遇到了点麻烦,我跟他们一起加了几次班,其他时间,我都是妥妥的六点准时下班。这样的日子,让我总算是找回了正常的生活节奏,每当我漫步在浦东软件园内,向160弄走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捷成软件加班的岁月。为了报答李总对我的关照,我是豁出去了,可没想到,他们根本不在乎我。蒋总作为一个商人,总是徘徊在成本与产出这类问题上,迟迟不愿意招人进来,以至于这个项目快要步入死亡。每当想到这里,我都觉得,人生中很多事情我们可以看得清楚,却对此无能为力。

  果然,蒋总这边开始频繁地找我麻烦。我已经到了新公司了,她还是揪着我不放,非要让我去那边解决问题。想来这事也真的搞笑,我在离职的时候,蒋总可是没有任何挽留的,现在,我们之间的合作都已经停止了,怎么好意思让我再回去帮忙呢?为此,蒋总的解释是我没有交接清楚,我明白,这不过是一个托词罢了。

  从亚龙软件下班后,我有时会从南京东路走到南京西路,再去招商局南楼的办公室,给蒋总这边的开发人员讲解物料系统。所谓人走情走,我去那边无偿援助的时候,连一顿饭都没混到,而对方还做出一副我理所当然的样子。怎么,搞了半天项目没做好全部赖到我头上来了?看蒋总这个样子,我的心瞬间凉了半截。我最多就再支援几天吧,这周结束,捷成软件这边的事情我是彻底不管了。现在,这个物料系统按照我之前的设计,已经可以勉强使用了。

  物料系统的大概情况是这样的。本来,我们拼命地开发,总算是做出了第一版DEMO,客户基本满意。而困扰我的三张数据表结合在一起分组展现的难点,也大概上解决了。但是,客户又提出了针对不同表的数据进行计算,并且使用颜□□分。这样一来,就更加麻烦了,三张表的数据无论如何也是勉强拼凑在一起,使用左连接查出来的。如果再使用分组函数,无论如何也是会出现数据不能对应的问题的。你看看数据展现还可以,如果说到动态计算、颜□□分,那可真是困难了。

  当时,我的计划是做一个小改方案,把这三张表的原始数据分成三部分,直接写入与之对应的三张新表,查询的时候直接从三张新表里取,彼此间毫不牵扯,数据也就清晰了。我的这个小改的方案只需要我这边再花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做完,而星星那边也只需要再多画个界面就可以了。但是,李总跟蒋总的意思是要做大改方案,也就是把之前的所有基础数据全部分门别类,从原始的三张表里取出来,插入到不同的九张表里,这样的话,可以做到万无一失。这个大改方案,我本身也是认同的,但是,我需要把所有之前做的工作全部推翻,来重新做一遍。这样的工作量,我估计得至少一个月,甚至更多,而蒋总的意思是两周以内搞定。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况且,你好歹再招一个人过来帮忙,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项目组加上我就一共三个人,还能继续玩下去?直到我走后,蒋总才招了一个开发,组成了新的三人团队,来负责大改的方案。至于后续,我就不清楚了,总而言之,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搞得客户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