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德妃日常_作者:柳锁寒烟(239)

  胤祚弯腰抱了十四,抬手敲在九阿哥头上:“你这张嘴啊。今天若来传旨的不是我,而是二哥三哥,你就等着跪太庙去吧。”

  胤禟听了忙舔着脸猴上来:“那是,他们哪里比得您大人有大量?今儿的确是我的不是。”说着又摸摸小十四的脸:“十四弟,那话是我随口哄你呢,别当真。”

  十四在扭头躲开他的手,闷闷不乐地叫走,待胤祚抱着他走到丁香堤底下才不满地问:“六哥,他说谎,你怎么不骂他?”

  “才聪明了一会儿,又傻了。我去管教宜额娘的儿子做什么?”胤祚笑问,“《郑伯克段于鄢》读过没有啊?”

  十四点点头,又摇摇头。他听过许多杂书,可尚不能联系实际。

  胤祚摸摸他的脑袋:“‘多行不义必自毙’,宜妃放纵老九不管,迟早会有别人帮她管。所以别怪额娘和四哥。咱们这样的身份,肯骂你的人比捧着你的人,更为难得。”

  十四听得懵懵懂懂,却也知道是好话,慢慢记在了心里。他回到讨源书屋,在屋里歇了个晌,梦里但觉习习凉风吹散了初夏的燥热。他睡了个好觉,睁眼就见额娘坐在床边帮他扇扇子,惊喜得揉了揉眼,连请安的话都忘了。

  “怎么?几日不见十四阿哥成了小呆瓜了?”绣瑜收回手,调笑着看向他。

  “额娘!”十四这才掀了被子扑上去,把脸埋在绣瑜脖子上一个劲儿地蹭。他心里本来攒了好多委屈要跟额娘说,比如樱桃结果的季节过了,他今年还没能吃上最喜欢的樱桃冻;再比如学里哥哥们总是捏他的脸,又疼又丢人;比如刚学射箭,弓弦磨去了手指上一层皮,疼得筷子都拿不起来。

  然而真正见了面,这些话都化作酸酸的液体在心内流淌,怎么都说不出口。最后他只攀着母亲的脖子,糯糯道:“额娘,儿子想您了。”

  这话堪比游戏里的终极大招,绣瑜的血槽瞬间清空,搂着儿子软软的身子自责不已,觉得自己真是一个无情无义无理取闹的坏妈妈。她抱着十四好生哭了一场,连隔壁的敏珠都被惊动了,手足无措地过来,好容易才劝住了。

  最后,十四爬上了母亲的轿撵,得意洋洋地被抱进了阔别多日的延爽楼。整个下午,他就像只兴奋过头的小鸟,蹦蹦跳跳地在房子里到处乱窜,最后就连后院小厨房的小太监都知道十四爷回来了。

  此刻清溪书屋,铜鎏金四足珐琅宝石蓝落地香炉里燃着袅袅香烟,明间的临窗大炕上,康熙和胤祚父子俩对弈,康熙正捏着棋子思索,胤祚趁机向他汇报重修工部盛京皇陵后祭祀典礼的各项事宜:“......三牲俱已齐备,水陆法事已经开始做起来,现在是礼亲王在盛京主持,只待皇阿玛亲临,焚烧祭文便可。”

  康熙就着稀薄的日光看了桌上的祭文,只一眼便笑骂:“好个老六,这是你的文章吗?混账东西,上给祖宗的祭文找人也敢代笔?”

  胤祚浑不在意地跪下来,拱手笑道:“皇阿玛英明,四哥也是太1祖皇帝的后嗣,他为祭祀祖宗写篇文章也是天经地义,何来代笔之说呢?”

  “少跟朕打马虎眼。你的差事,倒要求到旁人头上,怎么?你是觉得自己本事不够,想卸了工部的差事回无逸斋上学吗?”康熙怒而拍下一颗棋子,吃了胤祚右下方的大片黑棋。

  胤祚苦着脸地求饶:“皇阿玛开恩,儿子都是要娶福晋的年纪了,还跟小弟弟们一处混,说出去也丢了您的脸面不是?只是术业有专攻,儿子本来就不擅长文章一事,为了把差事办好,我可帮四哥盘了户部好些流水,他才应了的。”

  “这样说来,朕还该赏你了?”康熙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祭祀可是个风光的差事,尤其是这祭文,是要载入史册,传阅后世的。旁人就算不会写也是找幕僚代笔,充作自己的文章。哪有他这么傻乎乎的,找兄弟代笔,名声都给了旁人。

  “起来吧。”康熙叹息一声,“若是旁人都像你们......”

  他话未说完,胤祚脸上笑容一滞。这几年朝堂上不平静,南方赈灾、北疆防边,事多了,赏罚纷争自然也就多了。

  更重要的是,以前前头有明珠和索额图挡着,康熙还可以自己骗自己说儿子们都是好的,只是大臣们不省心撺掇着主子闹腾。可如今大阿哥在兵部威势赫赫,争抢功劳、扶植党羽的事情都是自己亲自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