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德妃日常_作者:柳锁寒烟(289)

  康熙二十九年准噶尔兵败乌兰布通之后,她随噶尔丹流亡多年,早已没了当年作为草原上最强大部落女主人那股红衣胜血、养尊处优的气度;不仅脸上皱纹横生,头发也白了大半,远远看去不过是一个粗鄙老妪罢了。

  胤禛不由皱眉:“败军之将,还敢口称我皇阿玛名讳?”

  “哈哈哈!败?”阿奴突然仰头大笑,状似癫狂,朗声笑问,“四阿哥,我记得你并非大清太子吧?阿奴随大汗起兵叶尔羌,饮马喀尔喀河。他有三子,皆为我所出。并肩作战二十七载,虽九死亦犹未悔。你可敢应我一句,如今德妃安在阵中?”

  “他日大汗君临天下,准噶尔人必定世代奉我为国母。而你,不过是满清皇帝十几个庶出的儿子之一罢了。”阿奴说完不给众人半点反应时间,猛地横刀往项上一抹,鲜血四溅,尸身重重地坠落河中,眨眼间就为浑浊的浪涛所吞没。

  作者有话要说:

  截至康熙三十四年重要皇子公主的年龄(虚岁):

  永和系:胤禛18,胤祚16,九儿13,瑚图玲阿10,胤祥10,胤祯8

  其余重要人物:大阿哥胤褆24,太子胤礽22,三阿哥胤祉19,八阿哥胤禩15,九阿哥胤禟13,十阿哥胤俄13.

  第128章

  阿奴临死的时候也要恶心一把人, 而且她的确是做到了,而后的引颈自刎更是让人无处辩驳。

  经此一战, 准噶尔的精锐损失殆尽, 再无威胁清廷、兵临京师的可能。美中不足的是, 噶尔丹终究还是逃了。康熙叹息不已,到底无可奈何, 只得下令回銮,又命大阿哥断后犒赏三军, 给这次寸功未立的长子一点挽回颜面的机会。

  四月初,鸿雁高飞的季节刚过,梅子成熟的季节之前,紫禁城迎回得胜归来的主人。胤祚在路上撞见三阿哥的小太监偷偷离队, 往沿途城郭里采买珍珠。西北这穷乡僻壤的地方, 能买到什么好珠子?他不由诧异。

  没多久兄弟们都知道三阿哥偷偷向太医打听“珍珠美白方”的事情了,却罕见地没人嘲笑他,谁不想清清爽爽地回去见额娘、免了她们一顿唠叨伤心呢?于是刚征战沙场归来的铁血之师里突然掀起一股修面、做衣裳的古怪风潮。

  然而晒黑的头脸是可以养回来的, 但是掉下去的肉膘可就没那么容易长回来了。胤禛原本就瘦,尚且不显;胤祚却如同一颗白白嫩嫩的夹心汤圆,出去一趟,成饺子了。绣瑜坐在永和宫正殿的宝座上受了他们的礼, 差点惊掉手里的茶盏。

  十三十四早在神武门庆功大典的时候就收了六哥不少贿赂,忙扑上来卖萌打岔。胤祚又拿出早就编好的花言巧语, 总算把这第一关蒙混过去了。

  然而小姜总归是没有老姜辣,午膳后竹月领了何太医进来请安, 四六兄弟俩顿时在心底暗呼失策。胤禛先前仗着自己年轻抱病带兵的事情,瞒过了康熙,瞒过了额娘,却瞒不过太医院圣手的两根指头。

  听了何太医“五脏俱弱,神思过虑”的诊断,绣瑜还是好生了一场闷气。她记得历史上老四就不是长寿的,她光顾着鼓励这孩子建功立业,怎么倒把这个忘了?要是她活过了雍正十三年,可怎么受得了?慌乱之下竟然掉下眼泪来。

  这下不仅两个当事人,连帮着搅浑水的十三十四也吓呆了,在他们印象里额娘总是一副淡定从容、智珠在握的模样,别说哭了,一年到头能叫她皱皱眉头的事,五个手指头都能数得清。

  胤禛起身圈了她的肩,不甚熟练地安慰着,好半晌才说:“儿子……”

  “又想说‘儿子不孝’吗?光说有什么用,得记在心里才行!”

  胤祚见状赶着两个弟弟忙不迭地走了。

  绣瑜才收了眼泪,叹道:“我知道,老六拖累你了……他长到如今还是这个无忧无虑的样子,都是因为你在前面替他挡了不少灾祸。”

  “并无此事,您想多了。只是那几日带兵去土拉追击准噶尔残部多费了些精神,主要是由于这天气的缘故……”胤禛不动声色拿了旅途中见闻出来打岔。他转移话题的功力不在胤祚之下,用的不是那种插科打诨耍赖皮的方法,而是貌似认真地跟你讨论相关话题,八分真两分假,避重就轻,把严重的事情轻描淡写地带过去了。

  “故而有些受寒,幸亏奴才们照料得仔细,喝了两碗姜汤就没事了。”

  绣瑜纵然知道他说的不全是实话,到底松了一口气:“今晚额娘在永和宫设宴,算是给你们接风,你可想吃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