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德妃日常_作者:柳锁寒烟(342)

  胤禛思索片刻,还是咬牙回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别说苗彝,哪怕是洋人、罗刹人、高丽人呢?只要生活在大清的国土上就是您的臣民。皇恩普降,才是四海归心之道。”

  康熙挥退了外臣,反问道:“你冒犯皇太子一事尚且悬而未决。这个时候,你还准备跟太子唱反调吗?”

  “皇阿玛明鉴。公私分明,那日毓庆宫之事儿子愿意领罚,可此乃朝廷政务。广西不稳,盖因苗人作乱不服管教之故,朝廷笼络他们还来不及呢!如果有功不奖,以致苗、满、汉离心,年遐龄这知府也不用当下去了。”

  康熙这才暗自点头。

  恰好胤祚急匆匆从外头进来给哥哥求情。这些年他们一个出头办事,一个善后求情的模式已经非常熟练。故而胤祚张口就说:“皇阿玛,那天闯毓庆宫是我和四哥一块儿去的,您别只罚他一个人。”

  康熙气笑,重重把折子往炕桌上一拍,对胤禛说:“刚刚才说公私分明,求情的就来了。”

  胤祚意识到自己好心办了坏事,挠头笑开了。气氛顿时一松。

  胤禛早就习惯了皇阿玛看太子一向是大错化小,小错化了,故而把那些百般刁难敷衍拖延的过程都掩去不提,干脆利落认罪:“其实那天儿子回去细想,胆敢放肆这一回,也是因为二哥素来待我亲厚不计较的缘故。”

  “嘶。”胤祚捂着腮帮子揉揉被四哥的话酸倒的牙齿。康熙却满意地点点头,放了他们出去,见他跪久了步履艰难,还嘱咐胤祚:“老六,扶着点你哥哥。”待他们走远了,才转头朝屏风后头喊:“出来吧。”

  杏黄的衣角一闪,却是太子来到了胤禛刚才跪着的地方,垂手站定。康熙重重地把茶盏放回桌面上,咄咄逼问:“你也听到了。你为难老四的那些话,他可有跟朕提起半句?”

  太子讪笑着认错,心下却是大感不以为然。

  康熙瞧出几分,除了暗自忍气却也无可奈何,只嘱咐道:“公私分明,这话也是朕想对你说的。老四性子急,不讨喜,但是本事忠心却是不差的。别忘了,唐三藏西天取经还有三个挑担子的徒弟呢!胤礽啊,胤礽,你将来是真的想做个孤家寡人吗?”

  太子满口应是,辞了康熙出来走在长长的甬道上,心里才涌起些微怒意。

  什么公私分明?也就哄哄皇阿玛罢了。老四分明是和老六商量好了,一个领罪一个求情,压根儿没把冒犯他这个皇太子的事放在眼里。心里没有畏惧,老四在政务上自然不必对他言听计从,可以保着自己的门人了!

  太子越想越怒,看着这几十年不变的红墙黄瓦也觉得刺目起来。他越走越急,把一众宫人都甩在身后,结果在临近御花园的小道上,却撞上两个太监鬼鬼祟祟地从永寿宫后角门出来。

  那两人见了他,唬得浑身一颤。袖子里拢的一个大纸盒子摔在地上,露出满盒纸灰来。

  太子脸色一沉:“你们是哪个宫的?为什么烧纸?”

  宫里烧纸是犯忌讳的大事,打杀了都不为过。两个太监吓得连连磕头,赶忙招了:“我们是永寿宫敏主子身边的人,烧纸是因为……”

  两人对视一眼,脸上流露出更深一层的恐惧,爬上来压低了声音说:“这,这永寿宫不干净。”

  “嗯?”

  “真的!”年长些的那个太监左右环顾,咽了口唾沫,紧张地说,“奴才从康熙七年起就在这宫里伺候,这宫里住过的四个主位娘娘,打宣妃算起没一个高寿的。敏嫔搬进来才两年,就,就得了痨病了。”

  “痨病?”太子的视线越过高高的红墙,落在永寿宫主殿高高扬起的飞檐上,突然露出玩味的笑容。

  第152章

  十四屋里此刻正式一副来往宫人如织的场景。大大小小的紫檀柜子、樟木箱子摆满了小半个庭院。他这是奉旨准备搬到乾东五所去住。以前他和十三都还小, 还可以挤在乾西五所加盖的房子里头,凑活住住。可现在兄弟俩都快到娶纳的年纪, 再住在一块儿就不成体统了。

  十四大病一场, 暂且还未去上学。他命人搬了摇椅, 躺在院子里一架茂盛的葡萄藤子底下,冷眼看着宫人们忙碌。

  九阿哥十阿哥下了学来瞧他, 目光情不自禁被摆了一院子的箱笼吸引。九阿哥见那些箱子上都盖着黄缎子,便知里头装的都是御赐之物, 略一数过去起码有十几个箱子,不由咂舌问:“这都是皇阿玛赏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