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德妃日常_作者:柳锁寒烟(92)

  沾着儿子,皇上可是个小心眼儿的,指不定这会儿正埋怨谁呢!裕亲王还盼着德妃看在福晋的面子上,能给他们府上说点好话。

  西鲁特氏抱怨归抱怨,也知道这不是开玩笑的,用了早膳就急急忙忙地递牌子进宫去了。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裕亲王去侧福晋房里坐了一会儿,还没等福晋回家呢,就又有麻烦事找上门来了——大清早的,也不知是犯了什么牛鬼蛇神,皇贵妃的堂弟鄂伦岱竟然跟德妃的亲弟弟晋安在大街上打起来了!

  更奇的是,鄂伦岱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皇帝也不怕的横人,竟然被揍得鼻青脸肿腿抽筋,叫步兵统领衙门的人看了,都暗叫一声解气。

  九门提督托合齐昨儿也是裕亲王府上的座上客,今天一早酒还没醒就碰上这样的烫手山芋——两个都是皇帝的小舅子,姐姐还都得宠,叫他们这些做奴才的怎么判?托合齐当即一捂肚子,哎哟不行了,昨儿酒吃多了,肚腹不调,告病请假!

  既然都是皇帝的亲戚,这案子就移交到了宗人府。主管宗人府的简亲王济度也蒙了个大圈,昨儿灌病了六阿哥的人里也有他一份,才刚得罪了皇帝,又来?那就要死一起死吧!

  简亲王干脆广发英雄帖,叫上了主管大理寺的裕亲王,刑部的满汉两位尚书。三堂会审,案情其实清晰明了,可在座两位王爷,两位一品大员,愣是没有一个人敢判。

  鄂伦岱缓过疼来,还在堂上反咬了裕亲王一口:“早听说裕王福晋跟德妃关系不浅,这奴才进国子监就是王爷推荐的,如今又要包庇他不成?”

  裕亲王气了个倒仰,想道这儿这么多王爷重臣,给的是你老子脸面,想的无非是大事化小,这等不光彩的事,一床大被遮掩过去就完了。你小子既然给脸不要,本王也不是没脾气的。走,咱们见皇上去!

  于是这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竟然就这么上达天听了!

  作者有话要说:

  鄂伦岱这个人真是相当的有性格。能同时得罪康熙、雍正两朝帝王。最后因为在乾清门(就是皇帝住的宫殿门口)掀衣便溺,被诛杀。没错,掀衣便溺,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可以说是满清第一狂生了。

  第42章

  康熙被拒之门外吹了一肚子冷风, 第二天一大早又得到这样糟心的消息,重重地把筷子拍在桌上, 连早膳都没有吃完。

  当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多铎杀人一时爽, 造成的后果就是满清入关都四十多年了,江南的汉人还时不时地拥戴个“朱三太子”, 闹出点反清复明的乱剧来。

  康熙为了统一人心,不得不学习汉学、尊崇孔孟之道, 重修山东的孔庙与京城的国子监。结果国子监重修完成不到两个月,自家的呆霸王表弟兼小舅子就跳出来拆台了。

  康熙冷笑着看向底下两个亲王、两位尚书外加一个告病的托合齐,哪个都有权利处置这两个毛头小子,可哪个都不想担责任, 倒把烫手山芋交到皇帝手上。

  皇帝又能怎么办呢?清官难断家务事, 康熙管天管地,也不能把手伸到舅舅房里去管舅母吃醋、虐待小妾生的庶子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事吧?宫里没有皇后,管事的女主人皇贵妃恰好是佟夫人的侄女儿, 哪有个侄女训斥大伯母不贤惠的道理?太皇太后年老,皇太后是嫡母,本就隔了一层,怎么好教训康熙生母家的人?

  所以佟夫人母子这些年肆无忌惮, 也是有原因的。

  康熙一怒之下,大手一挥, 两个聚众斗殴的家伙一块儿关到宗人府大牢里去,等候处置!简亲王昨儿灌……呸, 不对!简亲王办事不力,不能为皇帝分忧,罚奉半年。再对法海厚加赏赐,派了太医去给他治伤,先把事情压下来再说。

  娇生惯养的儿子进了宗人府的大牢!这下,佟夫人坐不住了,只得放下脸面,到二房来求了佟国维的夫人赫舍里氏。妯娌俩一起递牌子进宫,往承乾宫来。

  皇贵妃见了佟夫人也没什么好脸色。

  整个满八旗的上层人家,除了纳兰明珠教子有方,三个嫡子一溜排开叫皇帝都嫉妒。其余人丁兴旺的大族,哪家不出几个二愣子?宜妃的几个兄弟都不成气候,钮祜禄家也有个呆霸王阿灵阿,索额图的几个儿子更是连霸王的气势都没有,只剩呆了。

  可怎么人家就没有闹出这么掉脸面的事情呢?还不是家里的大人偏心太过,监管不力!

  佟夫人还在狡辩:“是侍女发现法海往我的汤药里搀草灰,你弟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