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广渐渐被他们说得有些动了心思,尤其是王威那一句“李渊手握重兵,恐羽翼渐丰之后,不会听陛下之召”。
要知道杨谅、杨玄感都是手中握有重兵之人,而无一例外,他们都起兵谋反了,差一点夺了他的江山,这件事,不论过去多久他都不会忘记。
解了李渊的兵权吗?可是一直以来,李渊都对自己忠心耿耿,若是连他的兵权也给解了还有谁敢给自己的卖命?那么多的农民起义兵谁来镇压?更不要说北边还有虎视眈眈的突厥人,不将之除去,早晚会成大患。
在这个时候,兵权无论如何都是不能解的,最好的法子,就是制约李渊,让他不能也不敢对自己不利。
在杨广皱紧眉头之时,王威眼睛一转,道:“陛下,您可还记得突厥人?”
杨广没好气地道:“朕自然记得。”
王威笑道:“臣有一计,既不解李渊兵权,又可以限制他。”
杨广眸光一亮,道:“快说。”
王威应了一声,道:“陛下可以诏李渊为太原留守,然后陛下再遣一两名心腹为副留守,这样一来,就可以制约李渊的兵权。”
杨广起身走了一会儿,摇头道:“如此倒是可以制约,但若李渊存心要反,区区两名副留守根本压不住他,不行。”
第两百八十四章 太原留守
高君雅与王威对视了一眼,道:“陛下,突厥猖獗,曾于雁门关伏击陛下,令您受了惊吓不说,也失了我大隋的颜面,不如……就让李渊回击突厥,一方面报雁门一战之仇,一方面则可削弱双方的力量,不论这一战,突厥输或者赢,对于陛下而言,都是有利无弊。
王威接过话道:“除此之外,陛下派去的副留守也可以分解李渊的一部分兵权,令他不能对陛下造成任何威胁。”
不得不说,王、高二人提出来的这个计重十分周密,听得杨广大为心动,不过他并没有立即答覆,而是道:“那你们倒说说,副留守之职,该由何人来担当?”
王威转了几圈眼珠子,跪下道:“若陛下信任,臣愿当此任!”
杨广低了头,似笑非笑地道:“只怕你一开始就是这样想的吧?”
王威知道这位帝王是一个极为聪明之人,不敢隐瞒,陪笑道:“不瞒陛下,臣确有此念,不过臣皆是为了陛下着想,李渊就如一把双刃剑,若由着他,早晚会对陛下造成伤害。”
杨广轻笑道:“为朕?不是为了你们自己吗?”
一听这话,高君雅亦跪了下来,垂头道:“当年之事,确是臣二人做得不对,陛下罚臣二人罚得应该,臣二人从未有不服;但恕臣直言,那件事,恐怕根本就是李渊设下的计,用来离间臣与陛下,否则怎会人还未到就先送信给陛下;恕臣直言,此人心计之深,难以揣测,陛下您千万不可大意。”
杨广不置一词,赤足在偌大的宫殿里走着,王威二人不敢大喘气,静静跪在地上,许久,杨广的声音在这座华美更甚于洛阳城的宫殿中响起,“诏李渊为太原留守、虎贲郎将王威、虎卉郎将高君雅为太原副留守,率太原兵马与马邑郡守王仁恭回击突厥!”
听得这话,二人欣喜不已,不止如愿以偿,更加升了官,“臣谨遵陛下圣意!”
第二日,王威与高君雅便带着诏书前往河东,与此同时,杨广这道圣旨亦传到了韫仪耳中,令后者皱紧了眉头。
如意端了一盏刚刚煮好的茶给韫仪,道:“公主自刚才起就一直双眉紧皱,是为何事烦心?”
韫仪捧茶暖着冰凉的手心,轻声道:“父皇的旨意听说了吗?”
如意想一想,道:“您是说陛下晋李大人为太原留守一事吗?”待得韫仪点头,她道:“奴婢知道,听闻今儿个王大人他们就带着诏书动身前往河东了。”
“王威、高君雅……”韫仪叹然道:“我真不明白,父皇明知他们是小人,为何还要起用他们,且还派他们去太原,以他们与李渊的过节,必然不会存好心。”
吉祥插话道:“听闻当初他们被陛下贬斥,就与李大人有关;其实,奴婢觉得,突厥眼下并没有犯境,为何要去袭击他们的,有那样的兵力,倒不如好好平定四处的叛乱。”
“可不是吗?这边打仗,那边又打仗,这样打下去,最终吃亏得还是咱们,陛下的心思还真是让人想不明白。”面对如意的言语,韫仪叹了口气,转而道:“时间差不多了,去将小厨房的冰糖雪梨拿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