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问问翰林院_作者:夏木语冰(145)

2018-10-31 夏木语冰

  “太后娘娘,皇上似乎, 也在乎兰亭这丫头在乎得紧,不知太后预备如何安置她?”沈姑姑在一旁轻声道。

  “她确实有母仪天下的非凡气度,却没有母仪天下的家世背景。唉,况且皇儿现在病还未愈,这些事儿,以后再商量吧。现在,姑且由着他们吧。”

  “太后说的是。”

  周勃上来找太后,正好听到这一翻对话。他大惊失色,原来顾兰亭竟然是沈毅之的女儿!

  “微臣为光耀门楣,一时罔顾律法,欺君罔上,请皇上责罚!”

  他想起她那日在金銮殿上说的话,字字铿锵言犹在耳,可她入朝为官真的只是为了光耀门楣那么简单吗?

  他分明觉得她眼睛里有野心,她腹中的韬略也注定了,她不会只做到六品翰林官这个位置。

  诚然,他可以肯定她对皇上必定是真心的,对朝廷对大顺也必定是忠心耿耿的。可她对当年奉命灭了沈家满门的柳儒意呢?

  必然是有恨意的。

  “不好,老狐狸这回,怕是有危险了!”周勃心道不好,匆匆下了城楼。

  ***

  扬州。

  小桥流水贯穿了扬州城里的每一条小巷,白墙黑瓦温婉而明静。桥上有撑着纸伞吴侬软语的姑娘,身段儿窈窕美丽。桥下有淙淙的流水,碧绿而清澈。

  李勖与顾兰亭一行,乘乌篷船翩然过桥亭,听得岸上有一戏台子正抬锣开唱。

  梁:“一路上观不尽山川美景,浑忘却行程苦倒也怡情。”

  祝:“既相逢便有缘同窗谊定,说什么有劳我伴你同行!”

  梁:“这公子态谦和令人起敬,但愿得相处久结做良朋。”

  祝:“梁仁兄救伤鸽心存恻隐,此小事足见他仁爱之心……”

  台上唱的是一出《梁祝》,乌篷船走的极慢,李勖与顾兰亭也有幸,站在船头,饱了一回耳福。

  唱腔咿呀,水袖婉转,台上的人两情依依,台下桨声悠悠里人群聚集,不知是为人,还是为戏唏嘘。

  “还好你我非梁祝,化蝶才能相见。”顾兰亭看着李勖认真聆听的侧脸,心里低低叹了一句。

  “不知我大顺,何时会有男女同校而学呢?”她问。

  “男女同校,在各世家私学中确有流行,只是要放到国学之中,前景还尚未可知啊。不过,杨太傅以前倒也提过这个建议。只是,母后她没答应。”

  “前朝大儒袁采曾在《袁氏世范》中有言:男女本应平等对,我想,为学亦当如此。”

  “可千年沿革下来的观念,又岂能一朝一夕就改变。”可知仅仅只是护住你这个翰林官的乌纱帽,满朝文武已是不满了,纷纷上疏言女子不得入仕,有辱斯文。

  “我相信来日方长,总会改变的。”实际上,顾兰亭赎回了沈园,已经在沈园内初步实行男女同校了。只不过,男女还是不同班。

  此次回江南,她必要回绍兴老家看看。

  李勖一行人下了船到客栈吃饭、歇息过后,李勖便带着顾兰亭往贡院而去。

  贡院坐落在南大街最中间的位置,是一座宽阔的三进院落。大门五楹对开,上面高悬着三块匾额,东首那块匾额上写着“明经取士”,中间则高悬着“天开文运”,西面则是“为国求贤”。

  小安子一勒马缰,将马车停在了离贡院不远的对面街上,“爷,到贡院了。”

  一行人站在对街远远望着。

  只见青砖灰瓦的连片屋苑,门口把守着两排面无表情的侍卫,叫人望而生畏。大门半敞着,门槛内挡着一块屏门影壁,倒是院里有一棵参天古槐长势甚好。转眼已入寒凉之季,枝杈上的树叶都掉光了,粗壮的枝干一直伸向天际。

  顾兰亭远远望见那棵参天古槐,不禁多看了两眼。她知道那槐树象征着考生的文运,是棵吉祥树。京城的贡院里和绍兴府的贡院里都有一棵,路过的考生们都要竞相膜拜,以期荣登龙门。

  眼下,时近九月,秋闱刚过。有人金榜题名,有人名落孙山。那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书生,有些还留在贡院里,有些已经赴京准备参加会试了。

  李勖一行人刚在对街的茶摊上坐下,茶还没送到嘴里,就听得东边儿忽然传来一阵喧闹声。顺着声音的源头看去,赫然瞧见来了一群抬着泥塑财神爷的书生,敲锣打鼓地往贡院方向走,一边走一边嘴里面念念有词:“朝廷取士只为钱,贪官见钱就开眼。从此寒窗不苦读,一心攒钱买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