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妻_作者:糯糯啊(128)

2018-10-31 糯糯啊

  孙嬷嬷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道:“这里还有一大家子的事儿呢,我不去。”

  看着招弟依恋的目光,孙嬷嬷又说:“不过庵堂离咱们这儿不算远,到时候两边都是会有来往的。”

  招弟听了这个才放下心来,她想了想又问说:“那,那去了庵堂以后,我还能读书吗?”

  孙嬷嬷听了这个倒有些意外,招弟竟然愿意读书的?

  招弟说:“我想读书,我们村里就一个读书人,平时可傲气,我大伯大伯娘都不敢凶他们家,我要是读了书,以后也不怕他们了。”

  孙嬷嬷听了这话又是心疼。

  招弟在孙嬷嬷的怀里半眯着眼睛,小脑袋瓜想起一桩是一桩,她说:“我听我大伯说,我其实还有一个哥哥,不过我哥哥在他六岁的时候被拍花子的给拐走啦,我大伯说我哥哥可是十里八村数得出来的聪明孩子,嬷嬷,你说我哥哥会回来找我吗?”

  招弟小声嘟囔着,说完也没有等孙嬷嬷回应,自己眯着眼睛就睡了过去。

  时间很快入了八月里,庵堂那边也开了工。

  赵成松头一次挑大梁,这差事又是他姐夫给他找的,他唯恐出什么差错,因此处处小心监督着,每一件事情都要自己经手过。

  是以还没等这地基打完,赵成松这边就黑了不止一点了。

  刘平南见了他还要揶揄几句。

  不过赵成松觉得,太阳晒晒怎么了,他心里安心才是最要紧的。连同刘平南的妻子赵氏也是找着机会就叮嘱自己弟弟,这做好了以后可就不愁出头了。

  赵成松每日在庵堂旁边晃荡,一些工人也就和他熟了起来,有人就问他这庵堂是用来做什么的。

  “用来收养孤儿的,”赵成松与他们一块儿蹲在土路旁边,也不讲什么礼仪规矩,人手一个大碗吃饭,“那些没爹没娘的孩子以后都可以住到这里头来。”

  工人们一听,反应不一。

  有觉得这是好事的,“这样好啊,我们村上就有两个没爹妈的孩子,大的十二岁,小的才十岁,看着可怜啊,冬天里的衣服都破着洞,要不是村里人这家那家的一起接济一些,恐怕早两年就没了,不过我看也熬不了多久,今年冬天一来就难办咯,咱们这儿也不知道能不能赶在入冬前建好,到时候我能把那两个孩子送来不?”

  有人想了想说:“哎,有些人家里还不一定愿意送出来呢,黑心的爹娘也有,黑心的亲戚也有,把孩子送出去卖给人牙子多好?还是买到别人家里当童养媳去,都是一笔钱呢。”

  不过还是有人说:“无论如何都是一桩好事呢,也是主人家心善。”

  可不是个心善的吗,建庵堂还收养孩子,他们这些过来做工的人都能吃上白米饭,更别说以后过来的孩子了。

  不少工人心里头都想着看看回去村里说一声,让那些可怜孩子以后有个着落。

  甚至也有不着调的工人心里头暗自想着,要是将自家孩子送过来是不是也能每天吃上白米饭?

  赵成松划拉着碗里头的米饭:“所以我说咱们加把劲儿,能快点建好了都是功德一件。”

  不远处一辆牛车晃晃悠悠地向这边驶来,牛车上坐着一个白衣男子,看着大约二十出头,眉眼很精神,他背着一个布包,活像个神仙,可他却自己赶着牛车,一下又将他给拉到了凡间。

  男子见这边站着一堆人,又都是村民打扮,便停下牛车上前对众人摆了个礼,然后用官话问他们:“请问牛家村怎么走?”

  正巧做工的工人里头就又从牛家村来的,一听这个立刻钻出来说:“我知道,你要去牛家村?”

  男子点头笑着说:“正是,我回家找亲戚。”

  工人上下左右看了男子一边,怎么看怎么有些眼熟,可是猜不出这是谁。他们牛家村里头都是一些没出过村里的土包子,就算是离着省城近,可真的来杭城中转悠过的都没有几个,哪儿有这样会说官话的人?

  可话是这么说,面前的男子看着却还是真的眼熟极了,又听说他是回家找亲戚,汉子就问:“牛家村就没有我不知道的人,你找哪一家?”

  男子略一犹豫,倒是没有隐瞒,他说;“我找牛富强,我是他儿子。”

  汉子听了这话猛一愣:“牛富强哪儿来的儿子,不对,”他随即反应过来,“你是狗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