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后言明杨昭仪犯错在先,暴毙在后,真相便是如此,这就是公道。
杨右相义正词严道:“昭仪娘娘的确犯了大错,但也接受了惩处,在春芜院悔过,了此残生。然,娘娘年纪轻轻,怎么会忽然暴毙?这当中必定有隐情,臣恳请太后娘娘彻查此事。”
无论她怎么说,他都不肯离去,定要求个明白。
其实,一个被废黜的妃嫔暴毙了又如何?千百年来,后宫诸如此类的是再正常不过。
然而,如今刘太后掌权,一些对她不满的大臣好像有了闹事的理由,凡事都要力争到底。她也担心风评不佳,往往会协调让步。
再者,此事轰动朝野,她担心杨家煽动其他对她不满的大臣闹大,便下旨传大理寺卿和仵作进宫。
燕南铮奉诏进宫,带着仵作来到停放杨昭仪尸首的殿室。
这次,他依然要兰卿晓协助,派人去传她。
兰卿晓赶到,心想着杨昭仪之死,到底掀起风浪。
她行了个礼,螓首微低,燕南铮看她一眼,神色波澜不兴。
杨昭仪是天子妃嫔,杨右相又在场,仵作不好验尸,燕南铮吩咐道:“卿卿你察看杨昭仪的身躯,仵作察看头部和四肢。”
杨右相同意他的安排,仵作转过身去,叮嘱道:“你看看杨昭仪的身躯有没有伤口,要仔细地看,细微之处要看清楚。”
燕南铮和杨右相也转过去,兰卿晓开始察看。
虽然已经察看过一次,不过这次她更仔细了。和上次的结果一样,杨昭仪的身上没有伤口,连绣花针扎的小孔都没有。
尔后,仵作过来察看,道:“下官看看杨昭仪的头部和四肢。”
认真、仔细地检查了一遍,他没有发现伤口与瘀伤。
“你看仔细了吗?”杨右相不相信这个结果。
“下官看仔细了,不过下官再察看一遍。”
仵作从头到尾又察看起来,兰卿晓把杨昭仪的上身翻起来一些,好让他察看后脑。
他“咦”了一声,在尸首的青丝里摸了又摸,尔后把青丝拨开,“殿下,杨大人,这里有细微的伤口,应该是绣花针一类的细小尖锐物刺入的。”
兰卿晓凑近看,在天灵盖往后一点,的确有一个细微的伤口,太细微了,秀发遮掩,难以发现。
“本官的女儿致命伤在哪里?是不是头部这么小的伤口?”杨右相气恼地问,“有没有内伤?”
“杨大人,杨昭仪没有内伤,脏腑完好。”仵作恭敬道,“杨昭仪死前没有挣扎的痕迹,面部、全身死白,比寻常的尸首还要白,全身只有头部天灵盖下的细微伤口。下官愚见,杨昭仪的致命伤应该是头部的伤口,且流失了至少半数的血。”
“你的意思是,有人从杨昭仪的头部吸了很多血,以至于杨昭仪活不了?”兰卿晓惊骇地问。
“怎么做才能吸了这么多血,不留下半点痕迹?”燕南铮皱眉沉思。
第211章 压在墙上……
兰卿晓看杨昭仪的头部,一般的吸血,总会留下斑斑血迹,可是杨昭仪的头部很干净。再者,怎么样才能做到从这么细微的针孔里吸血,而且吸了这么多血?武功高强的凶手?
她不由自主地看向燕王,燕南铮也百思不得其解。
杨右相气愤道:“殿下,下官女儿绝非暴毙,仵作方才说了,必定是被人害死的。殿下,下官的女儿死得这么冤,您一定要查清真相,还她一个公道……”
说到后面,他哽咽起来,老泪滑落。
“太后娘娘下旨彻查,本王自当查清,杨大人放心。”燕南铮转头问仵作,“还有别的发现吗?”
“没有。”仵作道。
“以你多年的验尸经验,像这种细微的伤口,除了绣花针,还有是什么造成的?”燕南铮面色冷沉。
“下官还真没见过这么细微的伤口,除了绣花针,下官想不到别的。”仵作回道。
“可是绣花针如何吸血?”兰卿晓提出疑问。
“杨昭仪的致命伤还有疑点,暂时不能下葬,杨大人不会反对吧。”燕南铮清冷地问。
“下官没有意见,只要查出杨昭仪的死因,给她一个公道,下官心满意足。”杨右相道。
燕南铮吩咐侍卫严加看守,尔后与他们一道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