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粮杂店的店老板一家之言,显然还不够用。两人又喝了一杯咖啡提神,急忙再赶往城东塌陷区取证。与此同时,城东塌陷区管委会的领导们也得知了京城记者过去调查的消息,急忙派出工作人员过去安排那里的人们好好说话,别什么篓子都往外瞎捅。
城东塌陷区过年前遭了灾,外围堤坝上还是那时候修的简易防护墙。问了问在水里打鱼的乡亲,这边是不是有几个村子,那渔民说有啊,不过现在都塌了,淹没在水里头了。郭铁问:“能不能给我们指指方向,大致在哪个方位?”
那渔民笑道:“别问了,就你们正前方,以前是张庄,住了三五百口子。那啥,你们上我船上来吧,前面水里还能看见一点,有人盖过两层楼,还剩个屋顶子呢。”
为了安全起见,郭铁上了船,却一脸严肃的要求黄程卓在岸边等着。渔民的船不大,里头放着一个拖斗网,还有一个水桶。水桶里鱼虾不多,而且个头很小。郭铁套近乎道:“这么小的鱼虾,哪儿够塞牙缝啊。”
渔民道:“长不大的,这水不行。”
郭铁想起来程黎平曾经在城东塌陷区养鱼,便好奇的问道:“那我怎么听说有人在这养鱼啊?对了,政府还说要开辟成生态旅游区,搞水产养殖啥的。”
渔民撇撇嘴,道:“你听他们吹牛呢。一下雨这里就发水,养鱼还不全冲别人那去了。”
拿着船桨划了十几分钟,小船来到距离岸边大约五六十米的地方。湖水有点深,小船在这里直打转。郭铁不会游泳,这会子腿肚子都抖了。渔民哈哈一笑,道:“放心吧,小伙子。只要不下雨,这水就安全,没事的。”
郭铁道:“那下雨呢?”
“下雨?下雨铁定要发水,甭管中雨还是大雨。”老渔民一脸肯定的说。
“没人管吗?”
“没人管。”老人叹了口气。
郭铁没有再说话,他已经看到一截屋顶在水里面若隐若现。那是黄淮平原上最常见的建筑,两层小楼,上面立了屋脊,两边还雕了瓷像。左边的已经被水冲没了,右边的还剩下一截,是只梅花鹿的模样。郭铁拿出照相机,噼里啪啦拍了十几张照片,又趴在小船的船帮子上拍了一会儿,这才问那老渔民:“其他被淹掉的村子呢?”
老人摇摇头,说:“找不见了。年前发水,全冲没了。”
郭铁原想请老人再驾船走一走看一看,可看到岸边有几个人围着黄程卓,心里放不下,便赶紧回到了岸边。还没等他上岸,就听到黄程卓愤怒的声音:“我们跟你们区委宣传部备过案的,去哪儿采访关你们屁事,走哪儿跟到哪,你们烦不烦啊?”
第315章 无偿捐献名下所有股份
那几个工作人员一脸讪笑,客客气气的说:“黄老师,我们也是担心您的安全嘛。城东水多,万一出点啥事,有咱们跟着也放心一些。”
黄程卓还想发脾气,却被郭铁给劝住了。“我们听说这里要发展生态旅游区,比较好奇,所以过来看看。”郭铁和气的笑着说,生怕给老渔民带来麻烦,又多补充了一句:“搞的挺不错的,我刚才看这位大叔捞了不少鱼虾,以后发展起来,很有可能成为黎城一大特色产业。”
几个工作人员脸上一喜,不由自主的跟着笑了起来。合着领导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人家记者不是过来挑刺找毛病,而是眼光不错,知道咱这水产业搞得好。郭铁掏出从京城带过来的香烟,给众人一人发了一支,陪着他们喷云吐雾聊了十多分钟,才带着黄程卓跟他们分开。
找了个酒店住下,黄程卓抱怨道:“每回下基层都这样,动不动就几个人跟着,就算什么都不知道,看他们这样子也能猜到心里头有鬼了。防记者跟防贼似的,什么玩意儿啊。”
郭铁敲了敲黄程卓的脑袋,道:“镯子,干记者这一行,就像干地下党,要学会跟他们斗智斗勇,知道不?要不然啊,吃亏的是自己,吃更大亏的是老百姓。”
这话郭铁说了可不止一次了,黄程卓听的耳朵也起茧了,每回都想着郭铁说的有道理,一定要听一定要信,可火气上来后就全抛在脑后了。换成别的老师傅,恐怕早就冲着黄程卓一顿臭骂,可不知道怎么的,在别人面前向来臭脾气的郭铁,偏偏对这个小丫头耐心十足,关爱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