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怕被人知道搞封建迷信,连纸也不敢烧,就这么点着一个炉子。里面是一根白色的蜡烛。
她的旁边跪着一个三岁大的小男孩,就是上回差点拌倒她的孩子。
钱淑兰见这瘦瘦小小的孩子迷茫又天真的小脸,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把自己带来的东西递了过去。
三太媳妇看到有东西凑到她面前,抬头看了一眼,皱眉思索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她是何人。
她脸上强自挤出一抹笑,“婶子,对不起,你那五十块钱。。。”
她抹着眼泪说不下去了。
其他几个村民听到她的话也都看了过来。
钱淑兰叹了口气,“算了,你们孤儿寡母得也不容易。”
在这年代,一个女人要想养活一个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更何况,接下来的灾荒。。。
钱淑兰虽然不是圣母,可也做不到逼死一个陷入困境的孤儿寡母。
三太媳妇听到她的话,抹了把脸上的泪,朝她磕了个响头,“婶子,谢谢你了。我也是没法子了。”
钱淑兰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这妇人似乎就是在等她说这句话呢。
钱淑兰也懒得分辨,把她扶起来,朝她点了下头,转身就要走。
三太媳妇却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婶子,你别走。”
钱淑兰回过头,有些不解地朝她看去。
三太媳妇拉着小男孩的手放进钱淑兰的手心,抹着眼泪哀求着,“婶子,我知道你是个善心人,你救救这个孩子吧。”
钱淑兰有些懵,眼睛微微一眯,朝对方脸上扫了一圈,见她一副柔柔弱弱的样子,哭得梨花带雨,竟然有几分美态。
钱淑兰觉得自己真是魔怔了。男人刚死,她哪里还有精力去梳洗打扮呢?
钱淑兰的目光从她身上移开,扫向屋里其他人。
这屋子被点了好几根蜡烛,所以大家的神色,钱淑兰看得一清二楚。大家似乎都在皱眉。
三太媳妇也顺着她的视线朝众人扫了一圈,挨个鞠躬,“大伯,大爷,三叔,三爷,我这也是没法子,我一个妇道人家,求得不过是有一片遮瓦的地儿,能穿衣吃饭就行。可三太没了,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会打猎。也养不起柱子。”
一个老大爷皱眉呵斥,“三太媳妇,你瞎说什么!就算你要改嫁,你也等三太头七过了,这才第二天,你急什么?”
三太媳妇赶紧走到他面前解释,“大爷你误会了,我不是急着改嫁,我是担心我走了之后,柱子没人养。”
其他人都是一脸惊讶地看着她,“你改嫁不想带着柱子?他才三岁,你就把他扔下,你心咋这么狠呢?”
“是啊,三太媳妇,你可不能这么办事啊。你要改嫁,咱们也不是那心狠之人,也不拦着你,可柱子是你生的呀,将来你老了,他还可以给你养老送终,你丢下他,以后你还能指谁?”
三太媳妇见大家都声讨她,忙摆手道,“不是,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给三太找个好人家。”
听到这话,一大半人都不作声了。只有一小半表示反对,“这年月谁家都不容易,谁会给你养孩子啊。”
“就是,自己家都照顾不过来,帮别人养,谁能乐意啊。”
“对啊,三太媳妇,你还是自己养吧,这亲生的和不是亲生还是不一样的。”
三太媳妇没有回答他们的话,抹着泪转身朝钱淑兰走来。
钱淑兰这会子已经猜出来她的意图了。
虽然,她刚好也要认养一个孩子。三岁大的孩子其实多数是不记事的。
就算记事也没关系。反正亲手养大的。只要教育得当,也一样能孝顺。
但,她可不喜欢被人算计。
她好心是一回事,被人算计又是另外一回事。
她静静地看着这女人。
“婶子,我也是没法子,柱子这孩子打小就乖,就请你收下吧。也不求他过得有多好,只要给他口吃的就成。”说话的时候,她已经朝钱淑兰跪了下来,磕了几个响头。
咚咚咚,每一下都是用了大力气。她的额头很快就变成青紫色。
钱淑兰抿着嘴没说话,也没有朝孩子看上一眼。
其他人的目光也都朝她看来。
气氛一时间之间僵住了,钱淑兰重重叹了一口气,“你恐怕不知道我家的情况。虽然我们家壮劳力多,可村子里土地十分贫瘠,也就混个温饱,哪有精力养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