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_作者:易楠苏伊(校对中)(171)

2018-10-25 易楠苏伊

  王守泉嗤笑一声,笑自己兄弟太天真,他不屑地撇撇嘴,轻哼一声,“那还不简单,把别的地里的稻子挖到那片试验田里。领导又不懂种地,一忽悠一个准儿!”

  钱明华嘴张得老大,好半天,都没有回过神。心里对未来更担忧了。

  很快,就到了交征购粮和附加税的日子。

  往常征购粮加上附加税差不多占15%,现在因为亩产三百,番了三倍,那就得交45%的公粮,虽然交公粮是有钱拿的,可六公七一斤的价格,已经算是十分低廉了,再加上还要扣除百分之十三的水分。

  按照这样来算,他们今年需要交58%。

  后来,王守泉到粮油站一打听,今年因为大丰产,只需要交10%的公粮,也就是说,他们需要交45%的公粮。

  扣队要留下10%作为余粮,他们剩下来的粮食根本不够队员们分的。

  钱明华到粮管所跟他们所长商量,想留下一部分粮食作为口粮,暂时先欠一点,可乡里领导对他们生产队拖后腿的作法十分不满意,坚决不同意。

  比起王家村还有余粮,那个亩产报到四千斤的赵家村粮食全部上交之后,还要倒欠国家几万斤粮食。

  钱淑兰知道后,心里只能叹息,看来,她没有记错时间。

  这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大饥荒已经如时拉开序幕,也不知道等到62年结束这村子里还剩下多少人。

  钱明华把钱淑兰请过来,又把乡里的政策跟她解释一遍。又把今年交的公粮钱扣着不发的决定说了一遍,这钱是准备从上面购买返销粮。

  钱淑兰却对此不报希望,这返销粮恐怕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拿出来的,他们队应该买不到。毕竟他们队上交的就少。要救济也得救济那些穷的。

  钱明华也觉得他姑说得有道理,于是晚上,挨家挨户通知开会。

  一家出一个户主过来开会。

  老王家自然就是钱淑兰去开。

  他们村的开会地点就是以前地主的老房子,地主被打倒之后,房子也被推了,队里给重新盖了几间茅草房,还围了院子。

  其他几间都是放着粮食,只有这间,一半用作农具,一半当作会议室。

  他们开会的时候,都是各人从自家搬凳子过来。也没有桌子啥,就稀稀拉拉的随便坐。中间空出一片地儿来,由大队书记和大队长坐。

  王守泉把今年的行势都说了一遍,以及现在仓库的余粮数目。

  “虽然返销粮比较便宜,可到时候,未必能轮到我们,赵家村大队他们今年口粮全部上交,比起我们队,上面肯定会先发给他们。所以,召集大家过来,就是商量要不要花钱买粮食,县城有黑市,只是价格要贵一些。”

  大家全都炸开了锅。往年队里还能发点钱,今年干脆发不出来了。

  有的人还等着下半年分红好娶媳妇呢。可,现在粮食都不够吃,要是真像队长说得那样,到最后连返销粮也买不到,他们岂不是要被饿死。有的人开始怨起钱明华自作主张把亩产报了那么高,就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

  有的人觉得黑市粮食太贵,不如跟别的生产队换。可很快就被别人呲了,谁家没有几个亲戚,大家都是知道别的生产队情况,听说有的生产队粮食全部上交,有的上交八九成,只有他们王家村交得最少,还能有些余粮,要不是钱明华能顶得住上面领导的压力,估计他们就像其他生产队一样了。

  一时之间,大家又觉得钱明华这个生产大队长还是不错的。

  钱明华坐在王守泉身边,表情严肃,对众人的议论也并不放在心上。

  王守泉倒是替钱明华说了许多好话。因为他是王家村本家人,又是大队书记,大家都信任他。一时之间倒对钱明华没了怨言。

  钱淑兰对钱明华使了个眼色,后者心里一突。想到之前他姑对他说得话,有些难为情。

  这样说似乎不太大好吧。可他姑那么言之凿凿的,说明年一定会有灾荒,之前他爹也跟他姑一个鼻孔出气。他要是不拿钱买粮食,他姑会不会生气?他姑好不容易愿意理他。他不想把关系弄僵。

  天人交战好一会儿,在对上钱淑兰那铁青的脸,钱明华终于下了决定。

  钱明华轻咳一声道,“大家安静一下,容我说一句话吧。”

  大家全都静下来,朝他看去。

  这么多目光看过来,钱明华本就心虚的脸涨得有些发红,“我知道村里有人家可能急着分红娶媳妇,这样吧,我们折衷一下,先留一小部分用作应急钱,剩下的全部用来买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