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_作者:易楠苏伊(校对中)(390)

2018-10-25 易楠苏伊

  开门一看,果然是钱婶子。

  “你们来了啊?快请进!”陆金阳热情招呼人进来。

  钱淑兰笑呵呵地转身,指着马车上的粮食,“这东西放哪?”

  陆金阳伸头一看,只见五六个麻袋粮食码在车上,上面坐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

  他眼睛一亮,“把粮食搬进去吧!”

  钱淑兰立刻招呼王守义把粮食搬进去。陆金阳也过来帮忙。

  钱淑兰这次没有帮忙,转而开始打量这个院子。

  钱淑兰在这年代见过的院子,最宽敞的应该就是郭家,一百来平米,再加上还有四十来平米的院子。

  陆金阳家的院子要小一点,大概只有十来平,院子东南角有个水井。摆着几个木盆。旁边还摆着几个扫把。

  靠近房门的左侧搭了个棚子,竖着个烟囱应该是个灶房。

  右侧有个鞋架,上面摆上了好几双鞋子。多数都是男士的和小孩的。

  靠近右边墙跟处还种了一棵碗口粗的苹果树。分岔的部分几乎全部砍光,想来应该是大跃·进的时候支援国家建设了。不过这苹果树倒也顽强居然又从旁边重新长出了新枝。上面还结了几个青色的苹果。

  院子里还堆着一些杂七杂八的杂物。

  东西摆得满满当当,连个伸脚的地方也没有。

  第131章

  陆金阳力气不大,只能抱着粮食,招呼三人进屋。

  粮食就摆在门边,这样才能有光线好验粮食。

  等把六袋粮食全部搬进来,陆金阳招呼他们坐下,然后给他们介绍他师傅。

  “这是我师傅张贵连。”

  张贵连朝钱淑兰点了下头。

  钱淑兰也笑着回应。她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张贵连,他的面容虽然很苍白,却很慈和,眼神深邃却平静如古井,他脸上的皱纹很深,一看就是饱经沧桑的老人,他的年纪大概五十来岁。穿着半旧不新的中山装。一条腿空荡荡的,显然已经动过手术了。

  “婶子,这位兄弟,你们走了这么长时间应该渴了吧。来,喝水!”陆金阳给三人每人倒了杯凉白开。天气这么热,喝这个刚好可以解暑。不过里面倒是没有加糖。这年代到人家里做客,如果主人加糖就代表欢迎你的意思,反之就是平平淡淡的。

  陆金阳有些不好意思,“对不起啊,最近百货大楼的糖限购,我们家已经好久没能买到糖了。”

  钱淑兰摆摆手,“没事儿!我就喜欢喝不加糖的凉白开。”

  她咕咚咕咚一饮而尽。走了好几个小时的路,她早就渴了。这年代也真是坑爹,连卖水的地方都没有。她总不能跑到国营饭店讨水喝吧?

  两人寒暄了会儿。钱淑兰才语带歉然地说,“昨天我跟你说,想让我大儿子学开车,但是他有事来不了了,所以我就换成三儿子,你看行吗?”

  陆金阳侧头打量了一下王守义,见他眼巴巴地看着他,除了有一丝紧张,倒也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于是一口答应,“行啊,婶子说谁就是谁。”

  钱淑兰笑着道,“这就是你的师傅吧?”

  陆金阳点了点头。

  张贵连接了话茬,“大妹子,你今天能来我真的感激你!”

  钱淑兰笑着摆摆手,“你别这么客气呀!我这也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你这么一说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张贵连点了点头,“哎!我这也是没办法了。出车的时候腿被人砍伤。医生说必须截肢。我家里两个小孙子年纪太小,还没上学,全家就指着我这份工资呢。这些年我也攒了一些钱,可粮食这东西实在没法子了。全国各地都不好弄。”

  钱淑兰其实很佩服这个司机师傅的英明,接下来这三年最珍贵的就是粮食了。她也跟着附和,“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老师傅我能理解你。”

  张贵连眼圈一红,抹着眼泪,“大妹子,我知道你是个好人。金阳跟我说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现在看到这么多的粮食,我心里可算踏实了。”他叹了一口气,有些不好意思,“说句让你见笑的话,我全家就指着这些粮食呢。我两个小孙子的胃口被我养叼了。只吃细粮,粗粮根本咽不下去。”

  一开始他是要细粮的,可刘关县整个县的细粮都没有多少,怎么可能有人能拿得出来这么多的细粮,所以他只能要粗粮,到时候再用磨重新磨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