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每样东西都会隔一段距离,再加上有三个阶梯展台可以摆放,所以显得很齐整。
三个圆桌旁边用个屏风隔开,摆了一套藤艺沙发,沙发坐垫直接用蒲团。
茶几上用花篮子盛着颜色鲜艳的水果。
沙发旁边摆着收纳框,鞋柜,以及藤筐。
这次因为有张招娣帮她忙,她只花了一天时间就布置好了。
钱淑兰趁着还有空闲,又开始她的兜售计划。
按照之前记录的,她又重新跑向新的家属区。这次价格倒没有卖得很便宜。
原先她不想发饥荒财的,可卖了几次之后,她发现自己把价格定得太便宜,买家第一反应不是觉得占便宜了,而是觉得她的东西有假。有的放在鼻子下闻,有的放在嘴里咬,有的重新换麻袋一点一点往别的麻袋里倒,总之验证的方法千奇百怪,耽误了她不少时间。交易时间太长会很危险。
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避免麻烦,钱淑兰直接把玉米粉定了一块钱一斤,大米定了一块五一斤。
虽然还是比黑市便宜一点。可这个价格已经是她能出的最高价了。
如果价格定太高,她会良心难安。
如果对方有金银珠宝之类的,钱淑兰还会适当给他们点优惠。
今天,钱淑兰刚从家属区拐个弯出来。
想到城里都好几个月没发粮食,那乡下会不会更惨?她突然鬼使神差地想到乡下看看。
于是她从空间里拎着一袋二十斤装的大米,边走边等,终于遇到一个老乡赶着驴车要到乡下,她便招手搭车。
这老大爷人也实诚,瞅着她一个老太太走回去也耽误时间,也就答应了。
一路上两人开始闲聊。
“大妹子,你到哪呀?”
钱淑兰是没有目的地的。她就是想到广州乡下看看。可她也不能说自己就是看看吧?她突然想到同学带给他们吃过的一种水果。广州特有的火龙果。
味道特别好吃,穿过来这么久,她还真是很少吃水果呢。
这次过来重温它的滋味吧!
“大哥,你知道哪里有火龙果吗?”
老大爷回头瞅了她一眼,惊了,“你不是过来走亲戚的啊?”
钱淑兰笑笑,“我家孙女馋火龙果了,我就过来找找。”
老大爷笑得乐呵呵,“你想要火龙果,那去我们生产队吧。我们生产队有山,山上种得都是火龙果呢。”
钱淑兰便跟他聊天,借机询问乡下的情况。
她试探着问,“大哥,你们生产队现在怎么样啊?能吃饱饭吗?我们在城里好几个月都没发口粮呢。”
老大爷虽然瘦得干巴巴的,可脸上却是笑呵呵的,胡子一颤一颤的,“我们生产队靠着山,里面有各种野菜野果,怎么都饿不死。”
钱淑兰不由得庆幸,这地方因为还不是干旱,所以山里还有不少东西可以采摘。
如果干旱来了?
钱淑兰顿时抖了个机灵,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提醒道,“我们这地方就是好!我有一个亲戚就住在刘关县的,听说他们那儿已经开始干旱了,还特地写信给我,让我多多攒粮食呢。我听了她的话请人搭关系买了些粮食。哎,希望咱们这里可别有什么干旱呐。”
老大爷愣了一下,笑着道,“刘关县离我们这里有上千里呢。大妹子,你不用担心。”
不担心?她怎么可能不担心?明年就是饥荒的重头戏,钱淑兰揉了揉眼角,再次加重语气,“如果只是刘关县,我确实不用担心,可我听说黑龙江和吉林那边也干旱了。”
这倒不是她胡说的。今年黑龙江大豆根本就没来参展。因为那边干旱,庄稼颗粒无收。
一巴掌直接被老天拍到泥里了,他们这次已经完全没办法再虚报亩产了。1可以虚报成10,0怎么都变不成1的。听说那些干部因为说了实话,没有虚报亩产直接被打成坏分子了。钱淑兰一点也不同情他们,这次没虚报,以前报那么高,老账新账一起算,活该被打倒。
“大哥,我是觉得我们要多多为自己打算。如果咱们这边也干旱了,那岂不是要跟着饿肚子。”她挪了挪身子,凑到他后面,小声道,“我昨天去黑市买大米,价格已经涨到三块钱一斤了。”
这话一出,老大爷直接吓傻眼了。作为一个从来不去黑市买粮食的人,他还真不知道现在粮食的价格已经涨到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