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_作者:易楠苏伊(校对中)(496)

2018-10-25 易楠苏伊

  钱淑兰便向众人请教,“我想盖一间10米长,5米宽的房子大概需要多少方砖?”

  王立威建国前给人家盖过房子,所以对这方面很是了解,“如果是三米高的房子估计要24方砖,差不多12000块砖。”

  钱淑兰想了想,“咱们队里其他人家能匀一下吗?”

  王守泉点点头,“可以啊,有好几家孩子太小,不需要再盖,还有几家可能没什么钱盖。”

  钱淑兰笑着点头,“我待会儿去跟他们商量一下。”

  王立威又道,“砖好弄,你还得要水泥吧?还有树也得要。”

  钱淑兰倒是对水泥很有信心,只是树的话?别说现在没有成年的树了,就是有也不可能立刻就能用,树是要阴干一年才能作房梁,之前他们盖房子,树是跟家具厂换的,可现在家具厂还没恢复呢!

  钱淑兰想了半天,还是只能找153号帮忙了,她笑着道,“我认识几个朋友,应该可以弄到。”

  众人都放心了。

  等人走了之后,钱淑兰把王丹枝叫回自己房间,“你晚上还是住在这里,白天到我那边吃饭吧?”

  王丹枝有些不好意思道,“娘,我还是在这里吃吧!我自己搭个灶台就行,小毛驴回来的时候也能方便些。”

  钱淑兰听着也觉得有道理。

  自从王丹枝搬过来之后,虽然户口落在这边,可队里分的粮食和钱是直接发到王丹枝手上的,为了不让大家说嘴,她还收了王丹枝的伙食费。虽然不多,可至少证明她不是赖在娘家吃白食的。

  几个儿媳妇也没有任何理由说王丹枝的不是。

  之前,钱淑兰把自己的宅基地选的有点远,几乎就是村尾了,后面是大片大片的田地。

  她选这边一是因为将来这里很隐蔽,她干点私密的事情很方便,二是因为她可以离那几房远一点,别有事没事就来找她。

  钱淑兰分完粮食和钱之后就看到她们兴冲冲地跑去供销社买锅。回来的时候,几乎都是垂头丧气的。

  孙大琴到家就跟钱淑兰抱怨,“娘,现在锅居然要工业券才能买到,我们家男人虽然是工人,可一个月只能领到一张工业券,一口锅要十二张工业券呢!我岂不是要攒一年?”

  自从去年年底开始,所有的工业产品都要工业券才能买到了。比如自行车,铁锅,剪刀,切菜刀,毛巾毛线、电池、铝盆、铝饭盒、搪瓷制品、竹壳暖瓶、雨伞、棉胶鞋、缝衣针、缝衣线、油布雨衣、夹胶雨衣、皮鞋、白酒等。

  工业券是按照工资收入比例发放的,平均每20元工资配一张工业券。除了有工作的人员才能得到,乡下人根本就得不到这些券。

  原本拿着将近一百块钱兴冲冲去买锅,可却失望而归,回来后大家脸色都不太好看。

  之前有多开心,现在就有多沮丧。连锅都没有怎么做饭。最后没办法只能先用砂锅顶着了,炒菜的时候再用铁锅吧!

  不理这三房的苦难,钱淑兰这边终于把所有材料都找齐了。她的水泥是找的百货大楼的采购科长帮忙弄到的。

  虽然他们养鸡场的鸡蛋一定要卖给公家,可卖给谁都行,县百货大楼,省百货大楼,以及附近的供销社。

  为了多分到鸡蛋,几家的负责人都卯足了劲儿跟钱淑兰这个养鸡厂厂长套近乎。这年代的工作调动,一靠人脉二靠业绩。谁不想提高一级,拿更高的工资呢!

  钱淑兰便趁机向他们打听怎么才能弄到水泥。于是门路最广的省百货大楼的采购科长费劲千辛万苦终于帮她找到了。

  虽然对方有夸张的成分在,可钱淑兰还是很感激他的,当场就让他多拿走了三千多个鸡蛋。喜得他眉开眼笑的。

  钱淑兰的红砖瓦房终于在两个月后盖好了。虽然没有白灰不够亮堂,可至少这房子不会在下雨天湿漉漉的,很是干爽。

  全家人都过来帮着暖房添人气。

  家里几个小孩子看到这么好的房子,一个个都羡慕地不行,一个劲儿地追问自家亲娘,他们什么时候也能住这样的房子。

  家里几个儿媳妇都是愁眉苦脸的。

  刚开始分家的劲头已经被打击得渣都不剩了。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伙食。除了分家第一天,吃了顿丰盛的晌饭,后面几乎全是红薯粥配煮红薯。想炒盘青菜连油都没有!

  分到各家的自留地之前全种了红薯,主要是怕饿肚子。根本就没有种菜。所以钱淑兰一开始以为几个儿媳妇会因为争锅用的场景也因为没材料根本没法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