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白_作者:未脩顷木(144)

2018-10-24 未脩顷木

  “说你太皮,让我擦亮眼准备放弃,”常望宇嫌弃脸,“果然是亲舅舅,门儿清。”

  晏若愚:“……”

  三小姐许久不被小天王噎,这一下思维没跟上错失了怼回去的良机,反应了好半天才讪讪地说,“你说你一个大西北长大的成都人,怎么说话嗲兮兮的带着台腔呢。”

  常望宇被带偏了注意力,想到若愚那来路不明的京片子,茫然地摇摇头,“四川话带来的台腔?”

  “没有吧,”晏若愚想了想,“你是不是跟戚爷学的?”

  “那也有可能,” 常望宇点头,露出两个虎牙,“戚爷喜欢我诶。”

  “嗯,”晏若愚伸手在他头顶拍了一下,“我也喜欢你。”

  “嘿嘿嘿……”

  “一边儿傻去。”

  “哦。”

  “那你这次走,什么时候回来啊?”晏若愚又问,“过年你是回常家还是陪师父?”

  “往年师父师娘都是和常家一起过的,毕竟我外祖家也只剩我妈和咱师父了。”常望宇看她,“但今年情人节是大年二十九。”

  “唔,怎么了?”晏若愚没反应过来,“俩节连着,挺好的。”

  “……”

  常望宇:“你要不要跟我去常家过?”

  晏若愚:“这……”

  两人的关系定下来没几天,常望宇也觉得这不太现实,但晏若愚一个人留在白银过年也的确……太冷清了些。

  晏若愚看他面露惆怅,解释道,“倒不是说现在就去你家过年有什么为难的,但你也明白,高门大户讲究多,我爸这事情还不到一年,我去了不好。”

  “可……”常望宇却没能说出什么来,毕竟因为一句“富贵丛中不好养”就能将他寄养在姜祈膝下,家里在这方面的确很注意。

  “那要不然,情人节我陪你过,年三十送你去非厌哥那儿,然后我再回家?”常望宇想着,“正好,《穿》要上线了嘛,明天先发主打《秋水》,情人节那天发《重置》。”

  《重置》就是常望宇来白银后写的那首民谣,灵感来自晏若愚的讲述,记录的是晏若愚生长的城市,创作于晏若愚引他遐想的那个下午,地点是晏若愚常用的小书房。这不是首情歌,却比情歌更适合情人节。

  他为明天的离别纠结良多,晏若愚便想起令他小小年纪便名声大噪的那首歌。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怎么会对离别有那么深的感触?他明明跟着姜祈东奔西跑,早该麻木了才是。

  像她,从小就明白,所有人都会渐行渐远。

  “《不独独予》?”常望宇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我记得十四岁变声期最严重的时候,都不敢扯着嗓子唱歌,所以也没觉得哪一次比赛能出人头地。碰巧那一次去参加选秀,车票出了问题,因缘巧合在兰州住了一晚上。”

  那是第一次到兰州。师父是惯会享受的,吃穿用度无不精细,唯独在四处采风时对住处没什么要求。挨着铁路不远的小旅馆快拆迁了,上个楼梯都觉得颤颤巍巍的会塌。楼不高,密封隔音都很差。一个晚上火车来来回回不知道多少趟,每次常望宇都觉得它是呼啸而来从脸上碾过然后飞奔而去。风声触及耳膜,真是每时每刻都觉得会被火车和狂风呼出十万八千里。

  常望宇说,“那一天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突然就深切感受到飘零在外身世浮沉孑然一身踽踽独行那种荒凉感,虽然是与这座城的第一次会面,但那种要告别的感觉很强烈,就是离愁,舍不得走。”

  也是那一天突然就明白为什么房玄龄会说,“余众甲宵遁”时“闻风声鹤唳”会狼狈到“皆以为王师已至”,在那种心境下听到的风声,声声入耳催人死。

  常望宇当天就给自己谱的一首小曲填了词,原本也是信手一涂,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在台上唱了,岂知世事难料,《不独独予》火了,年仅十四岁的常望宇也红了。

  “之后就是忙忙碌碌地赶通告,一年里挤不出十个休息日来,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去机场的路上,又要时刻谨言慎行小心社会舆论,父母亲人又不能时常见面,还真是飘零在外身世浮沉,完全应了兰州那晚的心情,也应了《不独独予》那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