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后来实在听不下去,让李氏去了孙家一趟,孙夫人才不再到处散布流言,但这时宁雯的名声已经很不好听了。
没了清白,定过亲事,未来夫君在没过门时就病死,再加上一个克夫的名声。在京都里,这样的女子给人做妾都难,除非自降好几级,低嫁进条件很差的寒门小户,否则基本上是嫁不出去的。
虽然宁雯不用嫁给孙施,惠姨娘还是唉声叹气。她是个保守怯弱的女人,觉得女子只有找了一个如意夫君,结了一门合适亲事,才算是终身有靠。宁雯这个样子,恐怕以后嫁都嫁不出去,同样让她担忧发愁。
但宁雯在得到消息的当天,来雨霏苑找宁霏,却是端端正正地对她行了一礼,道:“谢谢六妹妹,感激不尽。”
宁霏在她和孙施定亲的时候,说过不会让她嫁给孙施,她知道孙施的染病身亡肯定跟宁霏有关系。
孙施那种人,得了花柳病病死也完全是他咎由自取,她还没有善良到可怜他的地步,所以现在心里只有庆幸。
不过宁霏能有这么大的本事,还是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也更加证明她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她只是善意地对宁霏有过一次小小的示好,宁霏就改变了她一辈子的命运。
宁霏笑了笑:“你现在名声这么差,以后嫁人怕是难得很,不觉得后悔?”
“不后悔。”宁雯说,“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现在只庆幸没嫁给孙施。”
“那就好。”宁霏看宁雯一脸坚定,那样子的确不像是会后悔的,看来她这个忙没白帮。
“我一定会回报六妹妹的。”宁雯说,“以后六妹妹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跟我说。”
“好。”宁霏一笑。
她这时没觉得她能有什么用得着宁雯的地方,但她跟宁雯一样没有想到的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宁雯真的帮了她大忙。
……
大年过完,在这之后,就迎来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个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的节日。过年时各家各户都在家里团聚,显得大街上空荡冷清,但元宵节刚好相反,众人都是往户外跑的。
每年元宵节,京都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看花灯,猜灯谜,舞狮舞龙,满城都是灯光花影,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灯会最热闹的地方是在皇宫正门前往前延伸的朱雀大道上。一整条街道张灯结彩,街道两边和上空挂满五光十色的花灯,或精美或小巧,或华丽或雅致,琳琅满目,照得夜空亮如白昼。
龙灯、舞狮、划旱船、踩高跷等表演都是在朱雀大道上一路下去的。这天晚上,整个京都万人空巷,百姓们都挤在朱雀大道两旁,人潮如织,万头攒动。朱雀大道两侧全是两层以上酒楼、茶楼等临街建筑,还搭起了多处观景的高台,这些地方则是为达官显贵和商贾巨富们准备的。
每年朱雀大道两旁的位置总是爆满,需要提前两三个月预定。位置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那些最好的地方自然是留给地位最高的达官贵族,低一些的就次一等,芥豆小官就差不多跟百姓一个待遇了。
能定到一个好位置,自然不只是为了看灯,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安国公府因为宁茂年前刚刚升了从二品官,今年得以定了一个比以前好得多的位置,在望仙楼酒楼的二层雅间,就靠在皇室宗亲们的旁边。这里视野开阔,能看到大半条朱雀大街的景致,也就只比皇帝的正上方高处略差了一等罢了。
当然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借了宁霏的光。望仙楼的隔壁,就是太子府看灯会的四海楼,两座酒楼的雅间都是往外挑出的平台,只有柱子没有墙壁,两边互相通透。从四海楼那边往这边一看,就可以看到望仙楼雅间里的众人。
太子没有见过宁霏,以他的身份,又不好特地把未过门的宁霏叫过去见面,这次就是借着元宵节灯会的机会,看看这个未来的儿媳妇的。
元宵节当天傍晚,天色刚刚昏暗下去,朱雀大街上的花灯就纷纷挂了起来。流光溢彩,满目绚烂,比刚刚落下去的晚霞还要艳丽百倍。
龙灯舞狮等节目都在入夜后开始,朱雀大街两边早就被百姓们挤得水泄不通,临街建筑上,达官显贵们也基本上都到了。
安国公府一家人在一个雅间里,虽然显得略有些拥挤,但在元宵节这种特殊时候,已经算是很优越的条件了。望仙楼送了酒水点心上来,众人一边赏灯一边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