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绿琴对谢汝嫣叮嘱道:“无论那个羌沙小皇子做什么,一定要坚持顶住,另外尽早找一门好亲事,绝了他的念想,免得他一直纠缠。”
谢汝嫣无奈地:“母后……娘,我知道了,你自己在外面小心。”
然后温绿琴又转向谢渊渟和宁霏道:“你们两个我就不用交代什么了,等我先走遍了京都附近,之后你们要是在的话,我就去你们的凌绝峰上看看。”
她跟昭和帝倒是一句话也没有说,两人只是相视笑了笑,随后她就上了马车,许酌在外面驾车,昭和帝目送着马车消失在皇宫门外空空荡荡的夜晚街道上。
宁霏偷眼看了昭和帝一眼:“父皇好像不是很不舍得?”
昭和帝仰头看了看夜空:“也就只剩下三年半了,不算很久。”
“三年半?”
宁霏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谢渊渟接过去道:“父皇说的是跟我们的五年之约,只剩下三年半,到时候正熙就满十八岁了。”
宁霏这才恍然大悟:“父皇是想到时候……”
虽然现在谢渊渟是太子,但只是暂时占着这个位置而已,昭和帝一直在把谢正熙作为真正的太子来培养,谢正熙十八岁的时候,就是谢渊渟功成身退的时候。
到那时候,是不是也就是昭和帝自己功成身退的时候?
若是皇子有足够的才干,朝中又有忠实的老臣辅佐,十八岁继任皇位虽然稚嫩了些,也不是不行。历朝历代的皇子们之所以很多都是拖到中年才继位,那无非是老皇帝舍不得皇位,想方设法拖着而已。
但昭和帝对于这个九五至尊的位置并无太多留恋之意,到时候把皇位传给谢正熙,自己就也可以离开京都。这样算起来,三年半确实没什么难熬的。
就是可怜了谢正熙。大家都踢过来踢过去地不想要皇位,全指望着他早点长大了顶缸,十八岁就要继承大统,他的这三年半恐怕会比较难熬了。
……
九月,海东那边传来一个大消息。一向身体健康的海东皇帝,在一次早朝上突发急病驾崩,年仅弱冠的太子继承了皇位。
这位年轻的皇帝一继位,立刻就做出决策,跟凤游结盟,并且为凤游在陆上和海上开放交通要道。
也就是说,凤游的国人甚至军队,都可以通过要道自由地进出海东国境。海上的凤游船只,也被允许通过海东的东面临海,并且可以在指定的港口停靠。
这对于凤游的航海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一艘船的航海距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船上的物资,如果凤游的海船可以不需要绕过海东领海,并且可以在海东停靠获得补给的话,就能够在海上一直航行,直至到达原先根本到不了的大晋。
海东这一次皇位更迭,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凤游在其中插了一脚。
海东先帝在上次的聚首会谈之后,拒绝了给凤游开放道路交通的要求,但凡是个有点脑子的皇帝都不会答应这种荒唐的要求,因为这就等于是把自家的大门向对方彻底敞开,对方要是直接攻打进来的话,连拦都来不及拦。
海东虽然跟凤游关系紧密,但也没有到这种过命交情的程度。尤其是上次聚首过后,海东先帝对于凤倾城的人品诚信已经持保留态度,更不会轻易答应她。
于是凤倾城就用某些手段,帮海东太子解决掉先帝,登上了皇位。海东太子青涩稚嫩,而且又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可想而知凤倾城是对他用了什么方法,才会让他对她如此百依百顺,
但海东尽管知道这其中的猫腻,也已经没有抗议的余地,因为它近年来对于凤游的依赖性实在是太强了。凤游在新帝上位后,为了表现震慑,对海东进行了一次小小的示威,暂停向海东出口原料和技术,结果海东的工业和商业马上乱成一团,在凤游恢复了出口之后,才回归正常。
海东臣服于凤游,这对大元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海东为凤游打开了通道,就意味着凤游可以跨过海东去跟大晋结盟,这是他们之前最担心的事情之一。
谢渊渟向昭和帝进言,这次海东政权更替,必然会引起巨大的争议,反对新帝的臣民们肯定也大有人在,大元可以趁着这个时机向海东那些不愿意臣服于凤游的王侯将相们抛出橄榄枝,尽量把他们争取到大元这边过来。
虽然这就意味着背叛祖国,那些忠心的海东贵族臣子们不见得会愿意,不过总有一试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