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国舅的太师路_作者:澹博雅(117)

2018-10-22 澹博雅

  说起话来,张口“扔海喂鱼”,闭口“杀人千刀”。

  思及此,林咏虎躯一震,到底谁是拿刀的,谁是拿笔的?

  “适才本使有些心神恍惚,让编修见笑,见笑。”

  林咏这名字文雅,可却是个实在的憨厚人儿。

  徐穆摸摸下巴,而且,好像胆儿有点小啊。

  “指挥于边境巡视海防,风餐露宿实在辛苦,徐某岂敢。”

  “那编修那名家人……”

  “指挥,不如回房详谈。”

  “甚好,甚好。”

  月朗星稀,湖面一点残灯。

  袁熹倚在栏前,看着波光粼粼、月华倾倒的湖面,眼神迷离,端着酒杯,不知在想些什么。

  沈越用一只小酒壶轻捣袁熹手臂,道:“还在想天津卫的事?”

  袁熹回头,无奈而笑,“世人都道锦衣卫审讯乃是一绝,怎么,连读心术你们都有涉及?”

  沈越轻哼,“见到的硬骨头、软骨头多了,自然见面就能看出几分。”

  袁熹摇摇头,和沈越碰了碰杯。

  和锦衣卫也算“朝夕相处”了好些日子,袁熹才发现世人讹传实在恐怖。

  譬如面前这位,抛开锦衣卫的身份不谈,单从仪容气度上来说,绝不比自己这类可说是自小坐卧膏粱的功臣之子差。

  面如冠玉,眸若寒星。

  君子有德,龙章凤姿。

  只是,回想起适才路经天津卫的那一幕,实在让袁熹不得不敛了笑意。

  “遥想当年平江侯督理漕运三十载,漕运兴盛。天津卫起初不过一小小水寨,陈公亲竖百万仓,太宗皇帝亲命兴工筑城,由此天津卫兴盛,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乃是运我边军粮饷的命脉。”

  袁熹顿了顿,狠狠用手敲击木栏,“如今,小小的地方豪商,也敢对开闭水闸的闸官呼来喝去,私自开闸,拖延我边军运粮船只运输,真真是岂有此理!”

  沈越微挑剑眉,“你主管漕运,难道江浙的漕运真的干净?”

  “什么意思?”袁熹皱眉。

  “我给你提个醒儿。”沈越拧开随身带的酒囊,“今年正月,徐穆入杭州的市舶司提了一个番商,这名番商可是杭州几家豪商背后的大买家。对了,王宣处还有一份番商的口供,你要有兴趣,不妨要来看看。”

  醇厚的酒液沿着囊口缓缓流出,滑入喉头。

  性感的喉结上下起伏,便知喝的人自在舒爽。

  沈越轻舔唇角残酒,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算是我谢你的好酒。”

  眼见沈越背朝自己,摆摆手走远,袁熹只得罢手。

  虽说都是武官,但若是“近身搏斗”,自己着实差了几分火候。

  若论家世渊源,祖父袁忠、父亲袁彬都曾任锦衣卫校尉,难道是因为官职太小,所以接触到的武学太浅,以致到了自己这一代,一下子“降”到地方,愈发成了花架子?

  袁公子神情庄肃,要不回去再让叔伯们给自己“开开小灶”?

  弘治七年,九月,朔日。

  “啊……”

  徐天激动地伸了个大懒腰,“终于到杭州了!”

  正是朝阳初升、霞光万丈,人的凌云壮志充斥心头,飘飘然之际。

  咚!

  徐天痛得蹦高,回头发现正是一路“戏弄”自己不亦乐乎的一名锦衣卫校尉。

  捂住脑袋,徐天不快地撅噘嘴,“你又打我!”

  校尉家中正有与徐天同龄的小弟,见此,“爱弟之心”愈发喷溢。

  大掌使劲揉弄徐天头上的两个小髻,“打得就是你!不知道男人越打,身体越结实呀!”

  “胡说!骗人!”

  甲板上,伪装成船夫的锦衣卫们看着“扭打”在一处的“兄弟”俩,呵呵直乐。

  袁熹和沈越看着也是眼神微柔。

  “我在杭州的府第没什么旁人,只是些当年父亲在锦衣卫的旧部。遭门达残害,落下残疾,也不愿再成家,只在府上恩养,处理些琐碎的府事。兄弟们这一路也辛苦了,歇一晚,备好干粮补给,明日一早再出发吧。”

  沈越刚要婉拒,余光却发现个个“船夫”看似各忙各的,实则竖起耳朵听个分明。

  沈越也不是迂腐之辈,既然“群心所向”,君子成人之美自然也是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