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国舅的太师路_作者:澹博雅(141)

2018-10-22 澹博雅

  早有厨房做饭的士兵见到沈越走的方向,撒开腿狂奔,总算在沈越踏进舱门门槛的前一刻,钻进舱中。

  须臾,将今日沈越的膳食由徐穆的分例升至林咏,更“擅自做主”添了两只鸡蛋。

  望着骤然“升格”的膳食,瞥了一眼腿脚并拢的兵士,沈越微挑眉,现出一抹淡笑,“辛苦了。”

  瘦弱士兵只觉眼前骤然百花盛开,脸颊爆红,脚下打飘,浑似灵魂出窍,飘飘欲仙。

  “哎,侯小七,你干啥呢?”

  一兵士伸手在侯小七面前晃晃,嘴里嘀咕道,“不会吓傻了吧。”

  吓傻?

  侯小七骤然回神,拽住兵士衣袖,“太美了!”

  美?

  说谁呀?

  当然是他!

  兵士循指望去,一黑脸大耳之人。

  摸摸侯小七脑门,“走走走,去找文先生去。”

  “找文先生做什么?”

  “给你治病。”

  “我?我没病!”

  “知道,知道,你这是心病。”

  侯小七拍拍脑门,晕晕乎乎地走,心病?

  沈越揣着一堆供词,挑出一张递给徐穆,“给你的。”

  徐穆懵懂接过,向下看去。

  杭州通判?浙江左布政使?宁波府?应天府?

  徐穆不觉磨牙,自己这算是自讨苦吃,惹了一身腥不?

  坤宁宫。

  张仪华回身,“你所言当真?”

  “苗大伴特意请俞公公帮忙传信,小的哪敢撒谎!娘娘明鉴。”

  张仪华翘起烟眉,摆摆手,“好了,本宫知道了,下去吧。”

  待小黄门走远,张仪华摆弄着内廷刚刚奉上的一支仙人楼阁金簪,不由低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65章 第六十五章

  “阁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奉天殿内,中官又匆匆传话,早朝取消,朝堂顿时炸开了锅,百官围着三位阁臣转悠,出言的是工部侍郎。

  不过月余,今日已不知是百官第多少次被天子放鸽子。

  起初,不见圣驾,天子身边的宦官说陛下身体不适,取消早朝,群臣也没有太过在意。陛下幼年遭万氏之祸,身子骨不强,群臣皆知。弘治帝素来勤政,除非有不得已的原因,不说日日上早朝,三天两头开晚朝,若是国事繁忙不得耽搁,群臣甚至上过午朝。

  可不想这竟只是个开端。

  不过三五天,群臣便发现弘治帝上朝处理政事的次数愈发减少,渐渐地,晚朝荒废,早朝亦是经常取消,经筵日讲更是无从谈起,翰林院的讲官已有多日不见陛下亲至。

  群臣以为天子病情反复,便托阁臣入宫问候,待阁臣造访乾清宫,放出话来,陛下身体尚可,群臣也没有太大反应,只是为圣体康健忧心而已,送往内阁的请安折子与日俱增。

  不料最近,群臣发现连奏章批答亦开始出现问题,有时隔日才批复,有时三日才批复,有些公文竟是半月未见回应。

  早朝之上,对于棘手的朝事,要么在群臣商议出人选,直接当堂拍板,要么干脆拖延。

  自弘治帝登基以来,还从未发生过如此之事。

  以前,但凡早朝取消,天子俱会派身边的宦官讲明原因,向群臣请假。俱是不得已而为之。

  比如弘治三年,仁寿宫起火,天子忙了一夜未合眼,这才向群臣告假,取消早朝,但当天依旧升晚朝。

  “此事,内阁会做商议。”

  刘健眉间紧锁,望向空荡的丹陛,思及某人,脸上骤然冒出火气。

  “可……”

  首辅徐溥与丘浚脸色还算不错,只劝慰众臣无需多思。

  群臣相顾望望,也只得忧心忡忡地告辞。

  待众人退去,徐溥、丘浚和刘健没有急着走。天子异状,早在三人第一次联袂请求入乾清宫觐见时,便有觉察。

  虽说内廷与外朝不得勾结,串通消息,但三人亦从各自渠道获悉,天子此番“怠政”,与一名叫李广的宦官脱不了干系。

  好道家神仙之说,在宫内大事烧炼,设坛祭祷。

  宫内传来的消息简短,却实在叫人触目惊心。

  从秦皇到汉武,从唐宪到宋徽,或是服用丹石而亡,或是导致社稷崩溃,这一桩桩,一件件,中间有多少人为之流血丧命,史书之上早已是血泪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