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鸡崽穿越了_作者:群华溪(85)

  村长从文琪这拿了一个玉米,按照她说的贮存方法,先晒干了,然后仔细包裹好,让人带去给安都的苏家。这次他没有写什么推荐信,只是说对这种作物有点好奇,希望苏家能告诉他这是什么而已。

  整个九、十月份,青阳村都处于很忙碌的状态。今年风调雨顺,家家的收成都不错,但是文琪各类作物的亩产量最亮眼,在知道稻田养鱼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后,不少人家私底下过来找文琪,问她能不能教他们也在稻田里养鱼。

  文琪当然不会拒绝了。不过为了减少风险,她并不建议村民们跟她一样,在一亩地里放那么多鱼苗。其实一亩地的最佳投苗量是一百到两百条之间,她自己是中途捞了一次半大的小鱼,这才没有出问题。

  对于新手来说,首次尝试稻田养鱼,可以先在一亩地里养个一百条试试,这样即使发生鱼疫病,家里的损失也不会太大。至于要养什么鱼,生命力强的鲫鱼是最佳的选择,然后村民们可以混一些草鱼在一起养,自家平时捞几只做菜也挺不错的。

  十月份的农忙一过,鲁祸头、阿杨他们赶紧忙着请人翻新旧房子,袁大袁二也开始修建房屋。除了留在青阳村的这四个,郑宇另外的兄弟们也陆续搬去了其他的村子,开始了新的生活。贤郎村跟青阳村来往很方便,陆八他们搬过去之后,还能时常过来串个门。

  据说,贤郎村那边的媒人都把陆八他们家门槛给踏破了,好些个待嫁姑娘愿意同他们结亲呢。他们来郑宇这显摆了一次之后,回去慢慢都定下了亲事。

  武泰镇这边的民风很不错,村里姑娘们大多都淳朴的很,陆八他们收到媒人的帖子,大大方方地在贤郎村搞了个迁居宴席,把整个村子的人都请过去,同时也见到了那些被媒人提过的女孩儿们。

  军人做事风风火火的,他们在宴会上偷偷观察着几个姑娘,等宴席一结束,就找媒人说了自己中意的人家。贤郎村实在是缺男郎,他们几个竟是都在年前把亲事给定下来了。

  比起他们这种速度,郑宇这边就有点好笑了。只是每次他们故意说这事的时候,郑宇都在诚心恭喜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被嘲笑了,其他兄弟们反而不好意思再提这个话头,只能在心里祈祷他能早点达成心愿。

  郑宇的金银花树都交给袁大袁二管理,但是他自己也并没有闲着。他找出家里所有记录着釉料配方的书本和纸张,把父亲特意标注的那几个配方抄录了下来。

  或许就像文琪说的那样,他并不适合去做地里的活,但是,他爹曾说过他捏的瓷器土胚很有灵性,或许,他可以在这上面做点什么东西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回来的太晚了,只能写这么多,抱歉啦

  ☆、第42章

  傻不溜秋的十一月

  十一月到来之后, 村里人清闲了好多,往年这个时候,村里壮年青年们是要到镇上或者城里找点小事做做的,不过今年有鲁祸头他们要修建房子, 大部分村民们懒得往外跑, 就留在村里帮鲁祸头他们干活。

  文婶子一家也在这时候回来了。她大闺女在十月中旬生了个大胖小子,现在虽然还没出月子, 但身体恢复的很好, 他们一家人就提前回村了。毕竟现在到了十一月份,大门大户的人家已经在筹备过年了, 文婶子觉得自己一家子不好帮什么忙, 再待下去,感觉像是要留在刘家过年一样, 所以跟女儿提前说了一声,就以要回家拾掇拾掇的理由告辞了。

  回村之后,文婶子先随便把家里收拾了一下, 然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礼物去找文琪。

  “琪丫头,我回来了,过来送点喜糕给你,你在家吗?”

  文琪正在家里教轩轩识字,听到文婶子喊她的声音,一开始都没反应过来。她这都有几个月没见过文婶子了。

  “在呢!”文琪把轩轩放进小车里,自己快步走到院子里去迎接文婶子,“文婶子, 你是今儿个回来的?之前路过你家还没见有人呢。”

  “可不是今儿才回来的么。我刚把家里被褥都拿出来晒了,他们爷儿俩留在家里打扫尘土,我先把喜糕拿给你跟村长家,免得弄忘了。”文婶子面色红润,心情颇好,身上好像还长了些重量,看来那刘家对媳妇的家人很不错。

  文琪接过文婶子手上的红纸包裹,然后邀她进去坐坐,喝杯热茶。他们离家大半年,回来后家里肯定积了几层灰,说不定忙着都没喝上一口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