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_作者:蓬莱客(4)

2018-10-13 蓬莱客

  她整个人,从头到脚,瞬间便被江潮吞没,不见踪影。

  江潮不复片刻前的暴怒了,卷出一层层的白色泡沫,将她完全地包围。

  她漂浮其间,悠悠荡荡,宛如得到了来自母胎的最温柔的呵护。

  她的鼻息里,最后闻到的,是春江潮水特有的淡淡的腥味。

  这气味,叫她又想起了当年那个死在了她身上的男子所留给她的最后的气息。

  那是血的气息。

  记忆,也最后一次,将她唤回到了十年之前的那个江南暮春。

  那一年,她二十五岁,正当花信之年,却已寡居七年之久。

  高氏为江左顶级门阀,士族高标。

  高洛神的父亲高峤,一生以清节儒雅而著称,历任朝廷领军将军、镇国将军,尚书令,累官司空,封县公,名满天下。

  母亲萧永嘉,兴平帝的长姐,号清河长公主。

  除却家世,高洛神人如其名,才貌名动建康,七年以来,求婚者络绎不绝,几乎全部都是与高氏相匹配的士族杰俊子弟。

  但高洛神心静若水,深居简出。

  直到有一天,她被召入皇宫。

  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了。

  第2章

  召高洛神入宫的,是当朝太后高雍容,高洛神的堂姐。

  听完了高雍容的话,高洛神发怔,心头一片茫然。

  高雍容说,她希望她能答应,嫁给李穆。

  李穆,字敬臣,祖上曾为弘农郡守,因累世积功,被封郡公。

  神州陆沉、大虞皇室南渡之时,李氏祖上不愿随流南渡,举家迁回了祖籍所在的淮北盱眙。

  自皇室弃中原而南渡后,江北淮南一带的南北交界之处,便成为了双方拉锯倾轧的战场,盗匪横行,兵荒马乱,但凡还有去路的边民,早已经逃离。

  李穆祖父归乡之后,建造坞堡,收容无处可去的流民,组建部曲,对抗着胡兵和盗匪的袭扰。势力最大的时候,曾发展到部曲近万。

  李穆祖上,便如此一边以一己之力,佑着一方安宁,一边盼着王师北上,光复中原。

  然而,在苦苦坚守了几十年后,期盼中的王师迟迟不见踪影,而随着北方羯政权的建立,李氏坞堡,终也孤掌难鸣,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败落。

  二十多年前,李氏坞堡被攻破,李穆之父死于兵乱。李穆的母亲,带着当时十岁的李穆,随了逃亡的流民过江,来到江左,在京口安家,开始了艰难度日。

  他十三岁便投军,十年前,因参与朝廷平定太康三年发生的吴地之乱的功劳,开始在军中崭露头角,从一个最低级的伍长,逐渐晋升,最后成为了应天军的核心人物。

  这十年间,他率军三出江南,灭西蜀、南凉等北人政权,陆续收复了包括兖州在内的大半河南之地,将胡人驱至河北。

  北伐大业,可谓半成,他亦因此,名震天下。

  提起他的名字,胡人闻风退避,汉家无不仰望。

  两年之前,时任兖州刺史、镇军大将军的李穆去往淮北,预备他人生中第四次,也是计划最大规模的一次北伐行动。世代刺于荆州的门阀许氏,趁机发动了叛乱。

  叛兵不久就攻占了建康。为避兵锋,高洛神的姐夫,当时的太康帝被迫出走台城(注:特指东晋至南朝时期百官办公和皇宫的所在地,位于国都建康城内,本文架空,借用)。惊愤加上忧惧,不久便染病身亡。李穆闻讯,暂停北伐大计,领军赶回。在平定了许氏叛乱之后,接回了逃亡在外的皇后高雍容和四岁的皇太子萧珣。

  当年,萧珣继位为帝,高雍容升为太后,大虞终于得以恢复了稳定。

  但也是因此一变故,朝廷的格局,自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昔日那些掌握朝政,子弟门生遍布各处,势力足以和皇室分庭抗礼的门阀士族,在这次兵变过后,遭到了李穆的无情清洗。

  许氏、陆氏、朱氏,这些曾相继执南朝牛耳,被时人仰望的昔日门阀,元气大伤,日渐败落。

  李穆取而代之,官居大司马,封都督内外军事,录尚书事,集大权于一身,权势达到了人臣所能企及的顶峰。

  “阿姐,这太突然了。你怎会有此念头?你也知道的,陆郎去后,我便无意再嫁。何况我和大司马素昧平生。他若真存篡位移鼎之心,我便是嫁他,他又岂会因我一妇人而消了念头?”

  高洛神终于回过了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