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就知道钱,又不是盖县里那样学堂,不用多大地方,就跟村口那处荒地,我以前看过,有亩把子,盖成学堂,有个三四十两就中”
“让咱村的娃子都去学堂上学?”
“嗯,孩子从小抓起,请个人品好的夫子,平时除了读书认字,同时也能教他们礼义廉耻,怎么知恩图报,我就不信了,一代一代传下去,还改变不了这里的风气”
村长越说越来气,魏奶奶心里也是同意,站在村长的角度,这是大好事,“嗯,你的想法很好,我支持你,虽然这几个月咱家赚了不少钱,可是让他们就这样白吃饱不干活?那不更长了他们的气焰?”
“嗯,你说的对,将来学堂一开,他们觉得理所应当,一点也没有感恩的心思”
“所以呢?”
☆、第四十章 办学堂
“所以,我心里刚才想了一下,过几天再招开一次村民大会,把这件跟他们说说,我出大头,让他们出小头,大家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那要是他们不出呢?”
“这好办,不出正好名正言顺,不但他家不能送娃上学堂堂,以后的子子孙孙都不能来,如果他们耍赖,全村那些交了钱出了力的都不能轻易放过他们,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们”
“还别说,老头子你的想法真不错”
“嘿嘿,明天你去请妍丫头到咱家来,她主意多,会画会写,请她来帮下忙”
“嗯~~”
看来办学堂这事,是事在必行了,就是村民不交,也得办啊,这村气真不正啊,老村长喝了酒,靠在一边的被子上,抓着头发,一脸的愁容。
第二天,苏妍被请来的时候,他还在一个人发呆,一见苏妍来了,赶忙打起精神,“妍丫头,快坐,”
“村长爷爷,我听魏奶奶说了,这事您可想好了?”
“嗯,想好了,”,“值吗?”,,“我认为值,就算不为现在,为了以后,多读书,一定会改变咱村的风气”
“好,那我就给您策划,策划”
两个人围着屋里的炕桌,开始讨论,魏奶奶也听不懂,就在屋里听着,他俩在桌上了,用笔用纸,勾了画,画了勾,不断的讨论着。
最后一张成了形的学堂校舍出炉了,附在一张预算表。
房子是在村口前,一排五间,这五间是通着的,形成一间大教室,里面,一边一大间侧房,一个是夫子的住处,一个是厨房,院子里打个水井,方便夫子用水,同时也为了夏天学堂的孩子们饮用。
总造价,四十两,全部都是青砖瓦房,地面青砖漫地,连院子都是,盖就盖一间用得长久的,一步到位的。
因为都是孩子,所以这安全系数要大,不能用村里人,要找专业的建筑班,所以额外加了十两的人工费进去,这只是大概,多退少补。
夫子一年的年薪为十五两,平均一个月才一两多一点,真心不多,可是在当地就已经不少了,他们也是指着孩子们能出人头地,只要认字知大体就好。
盖房子买地的钱,全部村民集资一起盖,一共需要五十两,一百二十户人家,平均一家四百多文,就按四百文计算,不够的村长补,每年夫子的年薪,村说他自己一个人拿,谁也不需要。
“丫头,不瞒你说,作坊生意非常好,我家每个月都可以进五六十两呢,一年怎么也有七八百两,这银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希望我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个村子里的人家家富了,人人有出息”
“呵呵,难啊,想看到得下一代了”
“不急,早晚会改变过来”
“嗯,咱光算这房子了,这坐椅板凳没算吧”
“呦,就是,差点这个给忘了”
“你看这样,我就不出钱了,这些就交给我,怎么样?”
“可是这也不少钱啊,比出钱还多的多,”
“您忘了,我会打家具的,家里的家具都是我自己弄的,那木头我去山里解决,回来自己打就好了”
“妍丫头啊,爷爷真是太佩服你,你昨啥也能做啊”
“人穷的时候,困难的时候,不是哭,不是求,而是动脑子,靠自己的双手”
“经典,经典啊,哈哈,那就说定了,中午别走了,就在这儿吃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