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张安民的还好点,刘氏和初夏的都快能映出人脸了。
“你正在长身体,多吃点”,张安民见女儿的碗里没有多少,便准备把自己碗里的粥分点过去。
初夏护住自己的碗,“爹,不用,你干活了多吃点,我人小吃的少”,她怎么好意思要?张安民干活那么累,本来他碗里的粥也不多,就那么一点,估计也吃不饱。
“别管她的,一个丫头片子,又不干活,还想吃多少,给她吃?明天你有力气下地干活?”老太太蔡氏斜眼一挑开口说道。
“初夏她爹,娘说的对,你别管她”,刘氏心疼丈夫,也心疼女儿,可老太太说的对,丈夫是家中的劳动力。
张安民在刘氏的眼神下将碗收了回来。
“鱼,我要吃鱼”,大伯母王氏怀里抱着的栓子手里握着筷子叫了起来。
“乖孙子,想吃鱼啊,明天让你二叔叔去抓好不好?”老太太听见小孙子要吃鱼,给他碗里夹了一块饼哄逗着。
“不,我就要现在吃。”
家里四个女娃,只有栓子一个男孙,又是长孙,自然很受张老爷子和蔡氏的喜欢;对于老大家来说,这是老来子,更是当做宝贝,孩子被养的有点娇惯。
王氏假意拍拍儿子,“听奶奶的话。”
“咱们栓子人小福气好,看你奶奶多疼你啊,想吃鱼就让你二叔叔去抓,平时大家都吃不到呢”,坐在王氏对面的老三媳妇似笑不笑的说。
张老三媳妇人虽然长得一般,但是比她的两位嫂子会收拾打扮,加上不怎么做家务活,人看起来比较年轻,身上穿的是新做的衣服,头上戴着一根钗子,走起路来头上的钗一摇一晃的。
作为最小的媳妇,会说话,经常哄得蔡氏开心,加上娘家条件比较好,三婶嫁过来的时候可是带着不少的嫁妆,所以一开始,三婶在三个媳妇中是最受偏爱的。
可老人盼的就是子孙满堂,张家香火能延续,自己生了个丫头后肚子迟迟没有动静,而大房却生了个儿子,这让三婶很不爽。
“看弟媳这话说的,爹娘什么时候不疼小桂花了?”
初夏喝着碗里的粥,看着王氏和三婶之间你来我往。
这个时候,碗里出现了一块饼,她侧头一看,正是刘氏偷偷夹过来的,而她注意到,刘氏的碗里只有点野菜。
放了点油和葱花的饼闻着真的好香,这对于这段时间天天吃清汤寡水的她无疑是个诱惑,猛的一口吃下去,味道真好。
张安仁吃完饭率先将碗搁在桌上,“爹,娘,我这胳膊今天干活的时候好像伤到了,明天我就不下地干活了,想在家休息。”
“老三,伤哪了?要不要紧啊”,老太太蔡氏一听问道。
“没事,休息两天就好了。”
张安仁的皮肤比家里其他人要白,从小没怎么干活,张家是想把他当做官老爷来培养的,为了他读书,从小没少给他花银子,可临到了,连个童生都没考上,读了十几年书,最后在村里做了个教书先生。
但是村里本身比较穷,读书需要的银子可不少,能让孩子读书的人家也不多,所以教书先生的名声听着好听又比做农活轻松,但实际上没有多少钱,所以张安仁的收入不多,教书之余也要帮家里从事生产。
张安仁哪里是受伤了,只不过是想找个借口休息,农活又重又累,虽然他也没干多少。
张老爷子吃饭的时候喜欢喝点杂粮酒,这种杂粮酒是最便宜的,他喝掉碗里的酒才说,“那老三就明天休息,老二你明天早点起来下地干活。”
“爷,我爹他也受伤了,背上肿了好大一块”,初夏听张老爷子这样说,将张安民背后有伤的事情也讲了出来。
第四章 差别对待
“咋个弄伤的?”张老爷子听见初夏这么说,问道。
“爹,不碍事,就是前两天在田里背粮食不小心弄的”,张安民回答张老爷子。
什么不碍事啊,就是张安民忍着不说而已,“爷,能让我爹休息一两天吗?”
这边张老爷子还没有说话,老太太蔡氏就不太高兴了,“让你爹休息,那田里的活谁来做?现在正是忙的时候,要休息等这段时间忙过了再说。”
老太太就是明显的偏心了,三叔受伤了就关心让休息,轮到自己爹了,问也不问,连休息也不让,那刚才三叔要休息的时候怎么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