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兰脚步一顿,脸色冷了下来,转过身来看着刘氏,冷冷地说:“现在至少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有什么不好?”
“你……你再说一遍!”刘氏没想到安晓兰会回嘴,她早就手脚麻利地把那20块钱收起来了。结果安晓兰突然转过了身把刘氏噎了一句,等刘氏反应过来,安晓兰已经再次转身走出去了。
刘氏叉着腰碎了一口,有气没地方撒,气呼呼地又去厨房了。
这个小小的送钱的风波并不算什么,完全在安晓兰的意料之外,但是却安晓兰对这边的亲戚越来越失望。当然,这些话,安晓兰并没有告诉安新平。
一来二去,安新平和林启英有了经验,就不再依赖林启动,而是在林启动那个摊位的旁边另租了一个摊位,跟林启动做了“邻居”,各赚各的,也相互帮衬。
刚开始利润当然是非常少的,偶尔甚至会亏本,调整了一段时间之后,收入才渐渐稳定。安新平算了算,这样下去,不出半年,他们赚的钱一定不会比在外打工的少,以后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多。当然这是后话。
只是,安新平跟林启英有了固定摊位,他们在镇上摆摊的事情渐渐地传到了村子里。村子里每月都有固定的赶集的日子,这么一来,当然有村子里的人认出了他们。安新平也不觉得这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自然地跟人家打招呼。结果,这事就渐渐地在村子里传开了,自然也就传到了老爷子和刘氏的耳朵里。
在镇上摆摊,这在老爷子和刘氏的眼里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于是,二老久违地又找上了门。
第四百二十三章摆摊
安晓兰有时候觉得,如果安老爷子和刘氏永远不出现的话,即使生活一直贫困,他们一家人也能幸福快乐地生活到永远。可惜,仅仅是这样小小的要求,生活也不能满足他们。至少在安晓兰看到老爷子和刘氏气势汹汹地走来时,她真心觉得自己的要求并不过分。
其实,在这个贫困且偏僻的小村子里,不管你做什么营生都注定发不了大财,尽管每天起早贪黑拼尽全力也只能维持基本的营生而已。所以,外出打工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而见识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以后,很多人都像杨景的父亲一样不想再回到这个贫穷且闭塞的村子里来,像安新平这样每个月把全部的工资寄回家的“孝子”实在是不多了,这也变相地早就了安家的“富裕”,相对而言的富裕。
安家在老爷子的祖父辈时家底还算宽厚,到了老爷子这一代算是没落了,但是算上安新平每个月寄回来的工资,日子还是要比同村的其他人要好一点。老爷子的身上有一些从祖辈上流传下来的优越感,而刘氏耳濡目染,也有了一些高人一等的错觉。所以当二老听说安新平在镇上摆摊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丢脸,丢了老安家的脸,这让老爷子如何能忍?这一次,没等刘氏炸毛,老爷子就黑着脸一刻也不耽误地往安晓兰家里去了。
彼时,正是傍晚时分,安晓兰带着弟弟妹妹刚从学校回来,快到岔路口的时候就看到了从远处而来的二老。安正明看到刘氏,下意识地抱住安晓兰的腰,仰起脸担心地问:“大姐,奶奶怎么来了?”
安晓兰无奈,摸了摸安正明的小脸,竖起食指在嘴唇上按了按,半开玩笑地说:“不管他们,我们从小路回家,偷偷的。”
安正明瞪大了眼睛,被安晓兰逗乐了,又看了看安晓凤,姐弟三个做贼似的绕进了小路,一路小跑着回了家。
镇上的生意稳定之后,安新平和林启英就开始分工合作,早上一起出门之后,下午林启英会回来得早一些,提前准备晚饭顺便等孩子们放学。安新平迟些回家,负责把摊点和商品整理好然后再回家,到家之后正好赶上吃晚饭。
乡下人没什么娱乐活动,放学早吃饭也早。安晓兰到家之后,林启英的晚饭也准备好了,她正想跟林启英说老爷子和刘氏来了,还没开口呢,外面就响起了安正明和安晓凤欢呼着迎接安新平的声音。安晓兰挑了挑眉,跟林启英一起走出了厨房。
这个时候往往是一家人最开心的时候。一般早上,他们上学的上学,出门的出门,忙忙碌碌的,很少有说话的机会。只有到了傍晚,一家人陆续归来,才真正地到了相聚的时刻。即使安新平和林启英已经回来一段时间了,这样的时刻对于他们而言依旧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