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小公举根本不会听他们这些人的教诲,因为在她看来他们的地位其实并不是平等的,大概在她眼中,他们这些巧言令色的人是没有权利去教育她的吧!苗然心里暗自感叹,有时候活得像个傻子,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被宠爱着的孩子,才能整天没心没肺的傻乐不是吗?
“你说的对,我又不是钱,哪可能谁都喜欢,那些不喜欢我的人,我也不去搭理他们就好了!”张清芳低着头沉思了一会儿,抬头对着苗然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仿佛一下子就想通了,那股带着天真的得意和骄纵再次回到了她的脸上,让苗然瞬间无语了。
“……”苗然摸了摸鼻子,她说的是这个意思吗?她也整不明白了。
农村的土话说的好,下雪不冷化雪冷,下午艳阳高照,天气越更冷了,村民们一个个冻得跟鹌鹑似得抱着怀跺着脚,也挡不住前往生产大队的热情和期盼,一年到头了,也就这点念想,等分了粮食和工分,也就该准备过年了。
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说,不管过多少个春节,都是每年最值得期盼的事情之一。
“受不受,三百六。”农村指标每家不论大人小孩,平均360斤口粮,但也不是白给你,要干够了能抵平360斤口粮的工分才有得拿,而扣了这点工分,到手的就没多少了,所以大多数人家还是穷。
青山沟里的工分比其他村里价值更高些,一来青山沟背山望水的是块肥土,今年风调雨顺,种啥都没亏着,又有山货和狩猎找平,每家多少都能富裕点出来,不过村里人早就被交代过“闷声发大财”,都没在外面张扬过,就怕被上面抓了典型,又给加指标,到时候受苦的还是自己人。
“苗然,你得了多少啊?”村民们排队进去领粮食和钱,六个知青排在最后,苗然倒数第二,一出来就被一众人围上来了,七嘴八舌的问着。
早年村里有几个人老是因为别人的工分眼红嫉妒的闹事儿,后来生产队干脆决定家家单独领,自己漏口风不算,反正他们不背那锅。
“本来还挺多的,扣了欠债和口粮,基本上没几毛了,跟小兰你们没法比,但是比路红张清芳还是多点~”苗然避重就轻的回了一句,一脸愁相,见大家没再追问下去,松了口气,一回头,刚好看到何建国跟她挑眉,忍不住回了一个白眼,一会儿问你看你咋办!
第二十五章 知青表彰会
以何建国的狡猾,哪里会让别人打听出他的工分,前下手为强的扯上了别的话题,倒也算逃过一劫,不过等晚上回到知青点,两个人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了。
“建国,你得有二十块吧?”张长庆和刘爱民放下手里的粮食袋子,有些激动的看向何建国。
一个正常的成年劳动力一天的工是10分,已婚妇女9分半,未婚的9分,其他按照个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划线不等,来这将近三个月,他们干得活其实不算多,因为来的时候庄稼已经收了,后面除了打苞米之外,基本上没有一天是按照满工分算的。
而且这几个人到了这就欠了队里的粮食,本来想着能将巴巴的还上今年的债就不错了,没想到还能余下钱来,虽然不多,可也足够他们惊喜的了,而相比张长庆刘爱民两个人,何建国自己就能找活,又跟着进山两趟,打了猎物也是要给算工分的,满工的日子肯定比他们多,所以二人才有此一问。
“差几块,青山沟比别的生产队分值高不少,咱们好好干,来年说不准也能挣上一沓大团结!”何建国摇头,没详细说到底多少钱,反而给两个人鼓起劲儿来。
他看得最清楚,六个人当中,唯有他跟苗然适应的还不错,其他四个人多少都有些抵触心理,不过这也情有可原,就好比村里其实也有人不满意他们这些知青的到来,总觉得是在抢他们的口粮,即便知青也干活,可这活也是从他们手里匀出来的。
但这种状况,双方都改变不了,就只能适应和融入,然而各人有各人的想法,这么大的人了,道理都懂,何建国也没有长篇大论的想法,点到为止。
“嗯,建国说的对!”张长庆和刘爱民听了这话,脸上不禁露出期盼的笑容来,或许下乡也没有他们想的那么难过,如果还在城里,此刻的他们还跟家人挤挤擦擦的住在鸽子笼一样的院子里,空着肚子挨着骂,即便是挣到钱,也未必能到手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