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自己这头上的伤好得这么快,应该是因为昨晚喝了那溪水的缘故。
但是,她不想谢氏太过惊讶。虽然,就谢氏对自己的那点呵护劲儿,是不会把这玄妙的事情说出去,让外人知道的。
但是,就谢氏这样一个古代妇女,面对这样玄的事情,可能会一时接受不了,她追问起来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
还是暂时不让她知道的好。更不能让外人知道,这么短的时间内,自己头上的伤已经好了。
这种事传出去,对自己和谢氏没一点好处。说不定还会给自己和谢氏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古人就是这样,不懂变通又受君主专制的迷惑,更多人是因为没有主见,经常受人蛊惑。
就自己和谢氏,现在是孤儿寡母。在村子里是孤立无援。陈李氏为了她的那点风流事儿,对自己可是想要先除之而后快啊!
所以,在自己没有摸清形势的情况下,还是将伤好了的事先隐瞒起来,谢氏这里先给些暗示,不让她担心就行了。
于是,她趁谢氏还没有看到自己,又忙把那被她扔在破被子上的,白色带血迹的布条缠在头上,又躺了下去。
她闭上眼睛,心想:既然自己的伤已经好了,就不能再呆在床上等吃等喝了。
得跟谢氏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办法先把这颗红宝石卖了,买些种子先种上。几个月后,自己和谢氏才有吃的。
她心里有个计划,先在那佛珠的空间里,种上眼前最需要的――粮食,和蔬菜。
第二十二章 想要感谢他
她心里计划着,先在那空间里,种上眼前最需要的――粮食,和蔬菜。
还要种些棉花,让谢氏对生活有盼头。要织布,家里连一两棉花都没有,怎么能织出布来啊?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啊!
李欣然想到这里,一跟头从小木床上翻起来。把正要叫她起来吃饭的谢氏吓得,忙把手里的粗碗放在三寸宽的土灶台上。
跑过去,伸手将她搂入怀里,在她后背拍拍说道:“云儿!别怕,别怕!娘在,娘在!你是不是做恶梦啦?
没事儿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以后啊!我们就安心的在这间小屋里过日子,有理正帮忙,我想啊!你奶奶也不敢再来打我们了。”
李欣然被谢氏搂着时,心里有些许不满,想要挣开她双手的束缚。可是,当她听见谢氏说出的话时,心里一阵感动,现在心里柔软得就像一滩温水。
她抱着谢氏的胳膊,做出十一岁小女孩的样子说道:“娘!我会好好的,你放心吧!”
谢氏听怀里的人儿这样说,轻轻放开李欣然,双手搂着她瘦弱的肩膀,难得的脸带微笑的说道:“嗯!好孩子!娘已经做好了早饭,你快穿上衣服,坐起来!娘给你盛去。”
谢氏说着,松开了搂着李欣然双肩的手,就往小土灶台走去。
李欣然快速的,穿上了昨天那件有血迹的破衣服。下床走到灶前,伸手接过谢氏手里盛满的一碗面泥鳅。
“你怎么自己下来了?梁大夫不是说让你卧床休息吗?快去床上躺着!等会儿,吃完饭,娘去河边弄些枯草回来,你就在家里躺着,不许起来!
要想起来,等伤好了再说!”
谢氏看见李欣然起来了,紧张的责备道。
李欣然接过碗,又去拿了筷子。心里想:唉,面对这样全心全意关心自己的人,还真不忍心让她担心。看来,这伤已经好了的事情,得跟她说说,不然自己可能连门都出不了。
于是,她边吃着面泥鳅,边含糊的对谢氏说道:“娘,我的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您不用担心。”
谢氏听了她这话,以为她是故意宽慰她的。就说道:“嗯!多亏了梁大夫的药,等你的伤好了,娘去镇上赊一斤猪肉,请梁大夫来吃顿饭。
人家给你治了伤,连一文钱也没收,还给娘也拿了伤药,这感谢一下是必须的。”
李欣然听了,心里有些难过,这个谢氏为人太过厚道了。自己家里都成这样了,还要去“赊肉”请人吃饭,感谢人家。
她心里也是感激梁梓墨的。不过,她却没有想过,现在就要请他吃饭。
她心里想着,等自己家里光景好些了,让谢氏做件衣服给梁梓墨感谢一下。
因为,她觉得梁梓墨并不缺吃的。就是昨天给她治伤时,身上穿的长衫有些嫌短了,袖子都只到手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