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录_作者:书海沧生(246)

2018-10-10 书海沧生

  俞迟缓缓伸开手掌,里面安放着两颗巧克力球。

  他点点头,映着金灿灿的锡箱纸,细长的手指缓缓撕开了标签和边角,把那颗浓褐色的均匀撒着坚果的巧克力球递给了她。

  看着他,阮宁忽然咽了点唾沫,眼里的泪也收敛了起来。

  她大口而贪婪地咬着这颗甜蜜的球,俞迟把自己的那颗也来进了嘴里。

  这些甜把那些巨大的无法转移的苦全部卷进了口腹。

  谁也没有再提那些视频。

  凑在冰箱门下,两人吃了整整一盒费列罗巧克力。

  他问她:“好吃吗?”

  她点点头,想了想,咂吧着嘴嚷嚷,说:“大甜。”

  俞迟温和地看着她,方才的那些烦躁全如点燃的烟因遇见清冽的风,一消而撤。

  他轻轻抱着她,一下一下地拍着姑娘的背,她纤细白暂的手臂绝塑地楼着他的颈,许久许久,才哭了起来。

  她哭着说:“林迟,我想你。”

  他居然听懂了。

  她问他:“我们是什么时候,人生完全变了的啊?我都分不清了。”

  他有些鼻酸,却坚定地开口:“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没有变过。从前不变,从今以后,也不准备变。”

  他说:“我从没有变过,你也不准变。”

  他一直有着随时间而变重的创伤后遗症,Dr.Sun告诉他:“你这病是因为被人伤害了。”

  俞迟说:“您错了,我这病是因为没亲自杀了伤害过我的人,遗憾着遗憾着就病了。”

  那年那座牢笼所有的软弱,都只是因未触着冰山下的巨大真相罢了。若软肋还在,海绝不会蔚蓝平静。

  2018年的春节,俞迟需要带班站岗,阿姨放假回了家,阮宁把刚满一岁的阿延托付给了梅大姐和陈师长,自己晨起时去市场割了猪肉买了鲅鱼,打了馅儿,擀面皮,一个一个地包饺子。暨秋顶瞧不起她的手艺,所以过年时很少让她下厨房,阮宁此时包饺子的手很是笨拙,又怕馅儿塞得少,又怕漏了馅儿。

  阮宁是南方人,饺子却包得大而滚。她小时候便很不耐烦吃小饺子、小云吞、小汤包,只恨不得所有带馅儿的都大大大,那才过瘾。

  暨秋颇惋惜自己生了个焚琴煮鹤的,又觉得她是像了阮家人,故乡在北方,骨头和胃也都都是北方的。

  阮宁自个儿成了家,出了管家婆,很是随性,都按自个儿的意思胡来,俞迟从不因这些小事跟她计较什么,反而随和得很,早些年那些公子哥儿的挑剔劲虽还在,但并没有勉强阮宁和他一起矫情。

  他说当年因祖父俞立的刻意,他的衣食举止,都下了功夫。四权俞季起初颇瞧不起他,可三个月后,俞迟腔调拿得比俞季还好看许多,仿佛刻到骨子里了。

  这些年,好的习惯礼节仍还留着,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如衣品审美还在,如与人说话的轻重还在。

  他跟阮宁讲:“这些都是好的,可取。”

  阮宁不怀好意地抖机灵:“费小费也很好。”

  他说:“是很好。”

  阮宁整个人都不好了,直打嘴,让你嘴贱。

  “你为啥不娶她?”

  俞迟瞥了她一眼,成心不让她好过:“下辈子吧。”

  阮宁想到这里,气鼓鼓地包了个超级大福饺,拿出俞迟平时休闲用的宝贝钓鱼竿,把大饺子用鱼竿吊到一楼,晃悠悠地趴在阳台上:“儿子,儿子,接福。”

  梅大姐抱着阿延晒太阳,阿延听见妈妈呼唤。屁颠屁颠抬起头,看着眼前细细的白线吊着的胖饺子。

  他伸手去抓,歪着小脑袋,笑得唯一颗小小的牙齿露了出来,眼睛弯弯的,像极了他爸爸的笑脸。

  他爸爸不大爱笑,阮宁便常逗儿子。

  阿延小心肝颇爱笑。

  阮宁饺子包好时,捞起、滤水,用保温饭盒盛好了,又拿棉花暧宝宝裹了厚厚一层,自己套上大棉袄棉裤、戴上手套耳暧等全套装备,给俞达送饭去了。

  今天两班岗,左边的是侦察团,右边的是三团,俞迟体恤下面人,到了饭点让他们回去歌着,自己换了班。阮宁踩着雪总觉得走了很久,格起手家看表,才过了十分钟,等到岗点,大年三十的爆竹开始哪里咖啦地陆续响了起来。

  漫天焰火。

  焰火下是肃立的两个高大的雪人,一动不动。